2020-07-06

849

《錢有何用?》

還記得以前一個個案,前來求助的是一對母子,為了家中成年的妹妹而來。這位家人因瘋狂購物而欠下大量債務。數年前從事「跟車」的哥哥已為她扛下十萬的債務,現在還在每月供款,母親亦已將她的「棺材本」全數用以為她還債,兩者為她清理債務希望她能重新振作。

想不到妹妹沒有因此改善,反而更變本加厲地購物,最終又再累積幾十萬債,每天都收到不同收數公司的信件及上門追數,令同住的母親及哥哥不勝其煩,有時想假裝無人在家,但對方在門外拍門及粗言穢語兼施,噪音令鄰居頗有微言,令年紀老邁的母親難以承受。

更多文章:打機都可以學理財?5個足不出戶學理財貼士

而最難堪的是妹妹還認為母兄還有能力幫她還債但卻「䄂手旁觀」,不斷只懂埋怨。最終母兄選擇搬離住處,搬到親戚家短住,拒絕向妹妹透露行蹤,每日只以電話聯絡,確保她的安全。妹妹最初認為母兄選擇離棄相當無情,每次電話都是痛罵一頓;但其實哥哥一直願意支援她的伙食費,住宅支出亦無需她負擔,只要求她將收入用以還債。隨著日子過去,妹妹冷靜下來,終於感受到家人一直以來的關懷及照顧,願意接受輔導改善自己。母兄亦沒有即時回家,希望藉此機會讓她在獨處中面對自己。

有人認為金錢很邪惡,有如以上個案,金錢令妹妹無視家人的關懷及愛護,名乎其實「眼中只有錢」!因為金錢彷彿能買到世上所有事物,它能把人性及慾望催化,將所有親密關係付諸一炬。然而金錢卻又是生活無可避免的一環,究竟家長應該怎麼教育子女,讓他們與金錢建立怎樣的關係呢?

更多文章:【從小學理財】孩子『最實際』的生涯規劃是什麼?

筆者為小一至小三學生進行理財活動的時候,通常都會以故事形式與學生簡述金錢的進化史,原因是現今的家長們在教導孩子時大都集中在儲蓄及賺錢等較為實務的部份,反而忘記最基本的問題:「什麼是金錢?」,實務固然重要,但金錢等若伴隨我們一生的另類「伴侶」,我們是否亦應該理解它的本質而非只著重功能。就如一個人將會與另一半共諧連理,他/她亦不會只重視他/她的「功能」而非本性吧?

金錢本來只是協助人類保存價值及進行交易的工具:想想石器時代的以物易物:甲宅養豬、乙宅養牛、丙宅種米、丁宅伐木,大家相互交易物資的時機需要絶佳的配合才有機會同時滿足各自需要。貨幣的出現讓大家可先將貨物兌換為貨幣,再在有需要時兌換成相應的物品,免除了物品變壞、腐爛或是保存的成本。所以,金錢從來都不是「縱慾」的工具,反而具有「保存」的特性,試想想,成人每天付出時間、精神、體力去努力工作,你的薪金不正正為你保存了所付出的一切,讓你日後支付生活所需嗎?

從本質開始讓子女正確認識金錢,他們就會明白其實每一次的交易都是為了生活所需而做,不只為滿足慾望。而金錢「保存」的特性亦可延伸至「儲蓄」的教育,因為金錢本身就具有同樣的特性。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從小學理財】培養新世代的數碼理財素養

【美國加息】2023年加息事件簿

【理財個案2023】投資美股港股想3年擁$100萬

【理財個案2023】34歲辭工出去闖?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