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以為要成為投資者一定要很專業,但其實只有一件事會阻撓你就是自己心態!透過二十年投資經驗和大家分享五種會阻礙自己的「投資心態」!個人心態令自己留戀在散戶團體裡面。閱讀此遍文章後,這五個心態是可以即時應用出來,頓時你會覺得不再屬於散戶團體裡面。過往20年歷史和訓練分析員發現原來心態是一致的,有五件事會很相似,但你深入學習技術和基本分析後,會不斷被這五件事掛鉤著自己,要制衝這五個心態。
第一個心態:只看價格
如果價格像2017年股市這樣升,你自然會覺得股票與國家的前景非常漂亮。如果早年的,14及16年時侯大家不覺得股票好玩,好像前路茫茫只會學槓桿和對沖,不會長期留住股票。但到了今日,價值投資者輸會受人歡迎,因為股市升。例如有幾種比較差的股票︰像吉利升幅不錯時會覺得好,跌的幾年都會忘記;內銀也是,升到$8、$9、$10時大家會忘記有壞債,跌到$5、$6時大家才會說內銀有壞債。所以不要用價格斷定當時指數裡國家的經濟或股票根基,可能完全不相關。所以大家要知道不是跌得急就等於便宜,升得快就代表是貴,要看基本面和股值模型,希望大家緊守心態不要用看價格,價格我認為是用來量度出入市的時機而已,但對象一早已鎖定。
第二個心態:視野太峽窄
我去過不少國家教學及我是福建人的優勢,全家也有典型的福建人文化,在香港出生和讀小學之後在加拿大讀書、買美國股票,所以造就我的視野較闊及環球性。以我的經驗認知到,當選擇強力股票,如果只買你住的地方股票是挺大問題。我去過很多國家,可以確實寫,部份人會買港股、部份人會買美股,但絕大部分人都只買自己住的國家股票。試問如果有強力股票,是否只在你國家出現?或者我經常說的手機設備股把它都學會,有些是香港的,也有很多是台灣及美國的,知道之後千萬不要被心態阻攔自己去找強力股票,因為強力股票不一定在你住的地方才有。第二,你住的地方國家經濟將來未必有保障,所以眼界看闊點,機會也會廣闊點。
有一件事會阻攔自己,你會說:「港股都未學好,還去學美股和馬來西亞股?」。有個最大的心態問題是什麼呢?就是用個人現在的限制,限制了將來可以發生的可能性,現在限制是什麼? 可能我的時間有限,學習不到很多股票,我平台交易不到美股要開戶口,這些都沒有人會可憐我們的。如果你不去做限制舒緩的話,全部將來是你自己封鎖了之後可以發生的可能性,其中的可能性可以有差的。但有一堆正面的,可以發達的可能性,都是今日你阻攔的決定制止了發生的機會。所以,如果沒有戶口怎麼辦?開一個I.B.就可以玩到全球股票。如果覺得太多股票不能一一認知,就可以宏觀或微觀地選股。如果宏觀或微觀可以去短炒,兩個策略都用。
第三個心態:沒有好好善用資產
我說的資產是除了股票﹑房地產﹑債劵。很多人說因為自小買股票容易賺錢,所以只買股票不買樓,或者只想買樓不買股票。其實是的,以我經驗來說,由負數變零,零變正數,正數到收租,去到今日算是不過不失吧。大致上我的策略是會用盡每個資產,當然不是衍生工具。因為每個資產有特定在不同的經濟周期發生功用,例如股票市場的上升機會是約60%,其他機會可能在房地產和商品市場上會有點滯後。熊市的頭一半可以避開了,熊市的最後可以手持現金玩外匯再重新開始,這些都要留意。但是剛剛第二個重點可以宏觀或微觀地改善,省下來的時間已經可以研究不同的資產投資工具,所以不會不夠時間。誰會嫌棄時間多?時間如何分配呢? 希望這幾點可以幫到大家改善心態,然後可以有優先分配時間去研究指定投資項目。
第四個心態:投資時太過分散
有一句話在投資方面經常講的:「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籃子裡」。對的,但我們要怎樣思考呢?「將所有雞蛋放在所有籃子裡」是錯的。如果你說不懂,例如買基金的話買環球策略基金,不會MPF的便買環球股票基金。如果範圍太大的,雖然是買「環球」但增長可能只有3-4%。因為太分散等於CPI,買iBonds便可以或者買30年期美國國庫債劵,即是金融經濟學上定義的無風險回報資產。30年期美國國庫債劵有3厘幾都不用買iBonds,如果買到iBonds就不用買環球基金,還要收手續費和管理費,減除後可能有虧蝕。如果你有一點認識,例如我問你:「哪個國家20年後會仍然存在?」。就是你會買股票的國家,而在那個國家買它相關強項的行業就沒問題。集中點就能跑贏很多,不會只有3-4%的增長,所以大家要留意第四個重點,亦是個心態問題。因為你覺得集中投資是很深奧,是學術性上的知識我學不到,亦是今日的你限制了將來的你。
第五個心態:不夠進取
第一件事你要學會分辨現在是牛市還是熊市。不是感覺,亦不是看指數價格是牛市還是熊市,而是簡單地看經濟數據,同步指標、領先指標一堆數據,什麼通脹、失業率,其實都是同步指標直接指出這段時期是真的膨漲期或衰退期。如牛市整體來說不要買保守的項目,包括收息股,防守股也不需要在牛市時買。如果已買最嚴重情況是什麼?你會在牛市錄得升幅然而有什麼問題?就是在整個牛市終結時你會發現會跑輸指數。例如香港的話,如果牛市買港燈,港燈怎樣會有3至4倍的盈利增長更不用說50%增長。整個組合你可以買舜宇光學﹑騰訊﹑吉利有機會1至2倍返本,再不然就混合。但你說這樣太進取,你可以去混合內銀,是同步的。但是你買港燈,煤氣,在牛市最慘就是賺錢,你以為是在賺錢但實際上是虧蝕,買巴菲特說的2800ETF罷了。
如果不會買美股,買美股會想起麥當勞、Caterpillar(CAT),基本上都是太保守。在熊市是可以考慮的但熊市中間也不應該買股票,要熟讀資產類別。所以牛市不夠進取挺大問題,因為一個周期為5至10年,在中間只有6至7成的股票受惠,中間幾年如果不夠進取,再等就是10年後了,所以大家要留意了。如果你不夠進取可能會導致你貪小便宜,會覺得我只是賺少少錢,賺大錢輪不到我。其實不是太難去賺取利潤,因為整體來說在美國和香港的環球股票指數,過往25年都有雙位數字的複式增長,在任何時間的平均位入市也有增長位置。所以不用認識挑選股票,你只需買指數,25年都有雙位數字增長。如果不高買或者最好就就在平均或以下買,很多機會買的時候都有雙位數字的複式增長,如果在熊市會買的增長更可能高達20至30%增長。這道
理說會賺那麼多看似很難,但如果你這樣想就會貪小便宜。因為你不知道裡面的精神力﹑無法盛載思想和容納可以賺更多錢的機會,賺少少錢就你自己止賺了。明明放風箏可以飛更高但你一下子就收回來,是我們自身今日做止賺,然後控制了賺不夠錢的將來。明白了嗎?是自己造成的。
大家思考一下這五種心態哪一樣有重複。五種心態裡面最少中1-2樣。今天就去改善心態,加上之前教學的技術操作,便可以脫離散戶的心態。加上現時科技及社會,沒有資訊會找不到。現今我們有大機會可以跟大戶制衡,以及能夠得到一樣速度及等量的資訊。所以,今日不要放棄自己,將來的可能性是今日我們自己塑造的,緊記投資不是大鱷專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