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能做的,是以這些負面訊息作為教材,培養孩子健康而理性的批判式思維,自行辨別是非黑白。
4歲囝囝最愛看電視,有時即使電視機沒有開着,也會興奮地邊唱邊跳、手舞足蹈地自行重演電視廣告。
有一天,他突然問我:「媽咪!點解嗰個姐姐感冒食一次藥就好返嘅?」我驚訝這小小的4歲人仔,竟然沒有輕易被廣告洗腦,懂得批判式思考的第一步──問問題!
孩子每天接觸到的廣告訊息多不勝數,一味怪責廣告商和生意人其實於事無補,一來「斷人衣食猶如殺人父母」,二來網絡年代訊息量之巨大根本無法抵擋,那些負面的訊息已經不單是來自廣告商和生意人,普通一個毫無名氣的暱名者,已經能夠傳播訊息。
家長能做的,是以這些負面訊息作為教材,培養孩子健康而理性的批判式思維,自行辨別是非黑白。這樣不但可以減少孩子因受廣告影響而想買玩具的念頭,更能幫助他們過濾廣告所隱藏的訊息──例如「擁有這款玩具,會令你深受朋友歡迎」、「穿上這身衣服,你就能成為可愛的公主」。
「電視節目有好多種,不過唔係個個節目都啱小朋友自己收睇……」所謂的家長指引,並非純粹直白地告知孩子甚麼是對、甚麼是錯,而是訓練孩子學懂批判思考,主動提問,以至將來即使沒有父母在旁也能自行過濾訊息真偽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