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1

6.6K

細看合和私有化

早幾日在報章撰文提到合和(0054)的私有化事件,由於字數所限,都盡量濃縮,點知交咗稿之後,夜晚就出正式私有化價格,係38.8元。由於合和係老牌華資股,講真新嘅一輩對佢的認識不深,又冇乜特別概念可炒,應該提唔起興趣去買,但其實都不失為一個好的case study,今次就寫佢吧。

私有化主要有兩個形式,全購及協議形式。要約人在出價時的通告中,會清楚列明當時的「一致行動人士」的持股數目及「無利害關係股東」的持股數目,無利害關係股東持股數字十分重要,因為日後投票及計數,就係用這個作基數。在全購的情況下,無利害關係股東持股中,必須有90%以上接納,便算成功,可以強制性收購餘下股份;如是協議形式,首先要得到出席投票的無利害關係股東75%贊成,及少於所有無利害關係股東10%反對,才會獲得通過,而以上只是限於在香港註冊的公司,如果在開曼或百慕達等離岸地方註冊的話,就要加上一個最辣的條款,就是出席投票的無利害關係股東,在人數上至少要有50%贊成,亦即係數人頭。

 其實以往香港註冊的公司都要數人頭,但08年電盈提出私有化時,爆出種票事件,即使私有化成功,但證監提出上訴,最終將私有化拉倒,促使政府在14年修訂公司條例,取消數人頭。

今次提私有化的要約人,是主席胡應湘夫婦的私人公司,董事人員只是他倆,並沒有包括兒子胡文新,如私有化成功,持有3.34%股權的阿仔,都要被逼沽貨了。雖然阿仔係被收購,但由於在法理上,仍屬於一致行數人士,阿仔係冇得投票的。究竟是否不和,留待戰友自己思考吧。

 於公佈日期,合和總發行股本有8.68億股,要約人財團(包括胡應湘夫婦、家族成員、信託及老臣子何炳章)共持有3.2億股,沒參與要約的胡文新、其公公及舅父三人共持約3000萬股,以上全部是一致行動人士,共持3.5億股,約40.41%換言之非利害關係股份就有5.17億股,約59.59%根據協議形式的規則,要通過就要出席股東的75%贊成,當全部出席,就要3.877億股,反對票就以全部無利害股東計,即有5176萬股反對就可以拉倒。

一般來說,全購係較易達成,用市場術語,只要收得夠乾,歸源歸邊,計好數出價,成功率較高,用協議形式,始終涉及出席會議的股東投票甚至要數人頭,變數大較難掌握,胡生捨易取難,理應是好有信心。有行家分析得好,指合和已上市46年,好多老股東或移民或去世,繼承者根本唔知有持股,要達90%的門檻其實更難。另有分析指,基金Southeastern Asset Management持有6000萬股,其實佢的一票已足以否決議案,所以通過機會不大,但又要咁睇,咁大單嘢,大家都識計的數,胡生會不作事先摸底就去出價嗎?亦有指胡生斥二百億私有化,係沉重負擔,但合和本身持有凈現金83億,而最近十年派息從無間斷,胡生收的股息已達60億元,七除八扣之下,其實真正掏荷包的,遠比大家想像的少。

說回作價,雖然38.8元是11年高位,但仍較每股NAV存有35%折讓,是否好價,真係兩睇,但就不是志在必得價囉,最弊就係通告寫明不會加價,小股東真係陷於兩難啊。早前國浩(0053)私有化,同是採用協議方式,同是股價長期折讓,出價同是較NAV折讓約三成,最終是失敗而回。睇返市場反應,似乎都認同此點,執筆之時,股價是32.90,距私有化作價有15%,近年成功私有化的例子,都甚少復牌後同作價差咁遠,這亦反應了市場看淡成功率,先沽為上,當然,距投票日子尚遠,以2018咁多出奇不意之事,Never say Never啊。

Fb個人專頁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理財個案2023】投資美股港股想3年擁$100萬

【理財個案2023】現金還清按揭有無著數?

【理財個案2023】生意淡薄 不如炒股?

【理財個案2023】以租養租 3年買多層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