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或許曾試過這樣的經驗:與孩子逛街時,他們一看到喜愛的東西便嚷著要買,又或是你原本只許他們選擇一件東西,他們在購買後又要再買其他的物品。孩子對金錢往往有一個誤解,以為錢就是用來買他們「想要」的東西。
當孩子提出多個需求,家長可以施展「見機行事」之計,試試用以下5個問題或活動,教導建立孩子分清「想要」和「需要」的概念。
1. 孩子在玩具店嚷著要買玩具如火車時,要他們想想家中是否已有類似的玩具。如有,新款的火車玩具只是他們「想要」,而不是「需要」的東西。告訴孩子不買的原因,再與他們商量能如何儲錢或用自己的
2. 出屬於他們的「想要與需要清單」:左邊一欄是「我想要,但其實我不需要的東西」,右邊一欄是「我在生活上所需要的東西」,一起討論家中有哪些東西是屬於「想要」,提醒他們以後 買東西前要想清楚。
3. 向孩子解釋上學要帶筆盒,這是「需要」的文具。但是如果筆盒仍然用得著時,而他們想爸媽買新卡通人物造型筆盒的話,卡通人物造型筆盒便是屬於「想要」了。
4. 預留零用錢的部分金額讓孩子購買他們需要的東西,例如早餐及文具。令他們明白金錢不只是用來買他們「想要」的東西,亦是用來買「需要」的東西。
5. 讓孩子想想:假如忘記帶水樽回學校,口渴時他們會在小食部買價錢較平的水或是汽水?是否一定要買飲品?可否用學校的飲水機以將金錢用在其他地方?
「錢家有道」親子理財頻道:www.thechinfamily.hk/parent
父母的理財好拍檔,提供親子理財的資訊及貼士,協助父母從生活之日常讓小朋友可以輕鬆又愉快地學習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