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5

758

經濟日報大股東不斷增持

上個月,經濟日報(423)的成交量顯著上升,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於港交所網站翻查經濟日報過去一年股權披露的紀錄,發現原來是Aberdeen基金在大手清貨,從2018年4月10日開始減持(當時持有10.26%股權),一直減持至2019年1月10日的4.92%(股權少於5%,往後再減持也無須披露)。該基金持貨多年,期內經濟日報的股價表現差強人意,跑輸大市。如此不濟的股價表現,基金自然產生壓力,減持完全可以理解。

另一邊廂,誰人在接貨?答案是其中一位大股東馮紹波在不斷增持。傳統智慧說明,大股東或管理層減持公司股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套現部分資金購買物業或投資其他項目,這種分散風險的手法,並不一定代表他們看淡公司的股價前景。但假如他們(尤其是打工的管理層)大手增持,原因卻只有一個------看好公司未來的股價表現!因此特別值得投資者留意。

馮紹波持有公司的股權,從2018年8月9日的10.26%,增持至2019年1月10日的12.57%,總共增持了2.31%(或9,964,000股),成本大概1.33至1.50港元。

純粹從估值的角度看,1.4港元的經濟日報,相當於約7倍FY19年度預測市盈率(假設FY19年度的預測盈利是其中期盈利的兩倍)、5.7%股息率及0.68倍市賬率,也許在大股東心目中已屬於吸引的水平呢!

基金沽出,大股東買入,最後誰勝誰負,還是留待時間去證明。作為小股東,我當然希望馮紹波的決定是對的。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理財好時機】小朋友新年利是要上繳?爸媽先做3件事!

【從小學理財】培養新世代的數碼理財素養

【理財個案2023】投資美股港股想3年擁$100萬

【理財個案2023】現金還清按揭有無著數?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