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8

3.4K

【教育方程式】兄弟姐妹常常搶玩具 專家:懲罰無助改善關係

家長疑難:兄弟姐妹間相處不和睦可以怎麼辦呢?如何處理搶玩具與哭鬧的情況?

專家解答: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的需要才可恰當地回應孩子,而解釋和懲罰只可以化解眼前問題,不能改善兄弟姐妹間的相處。

方法(一)

O 照顧孩子的感受比「公平」更重要

X 以「公平」的原則判斷誰是誰非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家長大聲喝令孩子致反效果

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先照顧孩子的感受會較易理解孩子的需要;在兄弟間的競爭中也是一樣的。孩子要求「公平」的背後,其實是在表達感受上的不足,「孩子想要得到關注」才是重點。當孩子的感受被照顧得到,父母也不一定要對兩個孩子用同一個做法(例如抱抱)才可令孩子感到受關注。

事實上不少長子長女不是不願意讓弟妹,但讓了一次又一次,心中總會有難受的時候,難受與委屈沒有得到回應就成了怒氣的根源。

當長子長女說「討厭弟妹」,到底他是真的討厭弟妹,還是不喜歡那種難受與委屈呢?在這些時侯,父母的體諒就會變得十分重要,體諒不足(甚至懲罰)可以令孩子的難受轉化成對弟妹的怒氣;恰當的體諒則可以令「不公平感」減輕。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孩子怕輸又常在玩遊戲時發脾氣?家長宜回應感受

方法(二)

O 以「先點出情況,再給予選擇」的方式引導孩子解決爭執

X 懲罰不肯讓步或發脾氣的孩子,平息爭執

研究發現正面的社交技巧,如學習合作、處理爭執、情緒處理、換位思考等,都有助增進兄弟姊妹間的關係(Smith & Ross, 2007;Tucker & Kazura, 2013),而父母在處理兄弟姊妹的爭執中如可以着眼在以上的技巧,而不是不小心做了「家庭判官」就更為重要了。

面對孩子搶玩具,與其懲罰搶的那一個又或是忍不住發脾氣的那一個,想想如何教孩子們處理爭執與正面的社交技巧在長遠來說是更有效的方法。

在這個搶玩具的情況中,媽媽嘗試以「先點出情況,再給予選擇」的方式讓兩個孩子解決爭執,同時也以增進同理心(「弟弟可能有時不知自己想玩甚麼」)的角度讓較年長的哥哥消化弟弟的行為。當然,7 歲前的孩子要處理這些爭執情況不容易,但父母也可以與孩子實習簡單的技巧,讓孩子學習在衝突中的簡單處理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牙牙學語】小朋友遲遲未開口說話?言語治療師學教10招提升說話能力!

【兒童節目】幼童沉迷看《CoComelon》猶如興奮劑會上癮 推薦10個低刺激性節目!

【港識教育】處理孩子不當行為 指令要簡而精

實行「故意忽視」改善孩子頑皮行為 照顧者們需達一致共識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