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6

2.7K

【教育方程式】爸媽必學3個步驟打破惡性循環 培養同理心有助降低親子衝突!

每個家長都希望子女聽話聽教,但小朋友天性活潑好動,尤其是到了trouble 2階段,更喜歡與爸媽唱反調,令爸媽很煩惱。但小朋友不聽話是否一定是因為家長管教不力?有臨床心理師表示,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應先確定是否自己與孩子間的刺激不足,或者是存在大腦發展或基因問題。一旦發現孩子不聽話,亦不要動輒就責罵,而是應該採取3個步驟,打破管教惡性循環!

台灣佳里奇美醫院復健科臨床心理師唐愉君表示,沒有孩子不喜歡被愛,每當被家長責罵後,即使孩子外表可能看似不在乎,但其實心裡十分在乎每次被責備後的情緒。每當自責、內疚、羞愧等情緒慢慢累積起來,就容易令孩子自信心下降,形成不好的自我感覺,繼而惡化、延伸出更多「不聽話」的行為。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建立鞏固親子關係 必學5大黃金教養守則!

所以,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不應透過威脅或處罰來讓孩子配合或順從,因為這並不是讓孩子從心知道自己的錯誤,而是利用恐懼、處罰和憤怒令孩子屈服。因此,在管教孩子前,家長可先思考以下3個步驟:

1.先了解自己的「需要」

在讓孩子聽話前,家長需要知道自己的需要,例如想讓孩子學到甚麼、孩子學不到時自己會有甚麼情緒、甚麼原因想孩子非學不可、背後是否有不同的壓力等等。

2.了解孩子的「需要」而非「想要」

在了解到自己的需要後,家長就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以及想要做出這種行為的原因,會發現孩子正試圖透過這些行為表達他的想法。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開學3招助爸媽與孩子對付「失魂魚」 做好時間管理好重要!

3.雙贏的結果

當孩子鬧脾氣或不聽話時,此時向他們說教並不是適當的時機,因為孩子情緒已經蓋過理性思考和接納意見,所以家長當下可以先同理孩子,讓孩子冷靜後再了解狀況與討論,並且盡量讓孩子參與整理及解決問題的過程。

唐愉君表示,父母可以透過同理心了解孩子內心、穩定情緒,更有助降低親子互動的衝突,加強情感連結,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洞察力和道德感,養成良好行為。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相關文章

【教育方程式】如何培養小朋友餐桌禮儀?乖孩子必學5個餐桌禮儀

【港識教養】小朋友心急欠耐性 爸媽必學4招讓子女學會「等待」!

【港識教養】爸爸陪讀比媽媽效果好3倍!拆解3大好處

【港識教養】爸媽必學4個技巧 培養子女做家務習慣好處多!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