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7

832

【港識教育】父母過度控制 「3我」失衡易衝突!4招改善親子關係

每個父母都希望為小孩提供最好、最順遂的成長路,為了降低孩子受傷受挫的機會,有時可能會過分擔心和保護,對孩子過分干涉,不自覺地變成了控制慾。父母過分控制,會導致「3我」失衡,讓孩子感受到壓迫,並引起親子之間的衝突。為取得父母及孩子之間的平衡,可以學習台灣精神科醫生提出的4個方法!

「3我」失衡易衝突

台灣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生分享一個案例,早前一名中學生向他諮詢,表示自從自己升中後,父母就對他越來越嚴格,除要求補習、家裡網絡設定密碼外,就連上網查資料都要事先請示父母,雖然是愛子心切,但同時也令他感到人權被漠視。

楊醫生表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意見、言行能夠被尊重,特別是青春期開始,會越來越注意自我意識。根據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所言,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會有3個「我」,包括趨吉避凶的「本我」、遵守道德規矩的「超我」、以及處理現實狀況的「自我」。在該名中學生及普遍案例中,最常出現的情況是當事人「本我」較高,且想要有「管控自我及超我」的主導權,不希望被當成小孩,但往往這個時候父母則會有非常強列的「超我」嚴格管教,兩者一不小心皆容易失去平衡,引起衝突。

據研究顯示,爸媽管教的理由,通常是怕孩子認識到壞朋友、無法做好時間分配、荒廢學業等。每個父母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初衷都是以「好」的方向進行,而孩子人生經驗不足,的確可能會出現上述情況。因此很多父母都會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提供給孩子「自己經驗下認為好的事物」,不過如果沒有取得平衡,往往容易使孩子感到壓迫。一旦孩子反抗或不接受,父母也會將一切歸咎於「叛逆期」,但其實不能一語概括,有時可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畢竟沒有人喜歡像個魁儡一樣任人擺布。

4招打破惡性循環

為取得父母及孩子之間的平衡,楊醫生建議可以從自我管理、有效溝通、建立信任、共同成長4個方向著手。

1.自我管理

孩子把自己先管理好,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如期完成作業、平時養成運動的好習慣、作息規律、掌握有助發育的生理時鐘等,都可展現給父母知道「其實真的不用太擔心我」,久而久之父母自然也會明白不用太操心,也可漸漸避免親子間你追我跑的比賽。

2.有效溝通

溝通是交流想法的工具,有效溝通需要清楚表達內心的想法,所以就算是吵架也要記得想辦法交流心裡的想法,而非只是單純情緒發洩。另外,孩子也可以找能與父母溝通的人,如老師、長輩、父母的親友、父母覺得值得效仿的大哥哥、大姊姊等,這些人少了當事人的想法,且又是雙方信任,更有助於站在中立的立場作為溝通的橋樑,幫助雙法取得共識,創造雙贏局面。

3.建立信任

很少會有人覺得自己的朋友是壞朋友,往往是壞事情發生後才察覺,到時恐怕也為時已晚,因此建議孩子可在最開始的時候就以「常見聚集較多讓人放心的朋友」的團體作為交友圈,例如音樂社團、歌唱社團、讀書會、基督教青少年團契等,除了確實可以「友直、友諒、友多聞」,也可讓父母知道自己在外是安全的、不必擔心,如此有助建立信任。

4.共同成長

人生價值多元,可先做好規劃及實踐,簡單而言就是「成為自己想做的那個人」。尋找方向期間,可養成和父母共同約定閱讀及討論的習慣,為自己的生涯打好底子,也可從中獲得共識,與父母攜手一起成長。

「三明治表達法」有助雙方溝通

楊醫生表示,懂得與父母互動是一件很有智慧的事情,平時可多運用「肯定、提醒、鼓勵」的三明治表達法和父母互動,在對方提出不錯的觀點或做法時給予肯定,在出現感受不佳言行時則以提醒代替責備,並以鼓勵代替命令讓對方往好的方向前進。這無論對於孩子還是大人而言,都是每個人需要且更容易接受的,在良好的溝通環境下,也更有助傳達雙方的想法。

資料及圖片來源:《今健康》


相關文章

【港識教養】爸媽必學5句說話 從小建立小朋友自尊!

【港識教養】孩子對權威型父母更反感 10個代替處罰的方法

【教育方程式】小朋友欠獨立過於依賴?爸媽必學4招破解兒童依賴心理

【港識教養】做好開學準備!爸媽必學5個方法 助孩子克服上學分離焦慮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