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和子女好好溝通,但很多時小朋友都是左耳入右耳出,根本不懂爸媽想表達甚麼,亦沒有把家長的說話好好放在心上,久而久之,令親子之間的對話變得乏味。想透過溝通增進親子感情,爸媽可以參考以下5個溝通小技巧,除要懂得說話外,亦要善用身體小動作,可以助攻親子間的互動,令彼此關係更親密!
1.跟孩子面朝相同方向
父母都習慣與孩子面對面、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但其實有時可以輕鬆一點,試著和孩子面對同一個方向談話,例如並排坐著一起看電視、從後抱著孩子說故事等,大家朝著同一個方向,談論相同的事物,能帶給孩子更多安全感。
2.配合孩子的視線高度
因為高度相差,大人跟孩子對話時通常都是採用由上往下看的姿勢,就算家長本身沒有這個想法,孩子心中亦難免會有「被命令」的感覺。所以家長下次和孩子講話時,不妨彎曲膝蓋蹲下,儘量配合孩子的視線。
3.創造專屬稱謂
愛侶之間有愛稱,其實家長和孩子之間亦可以創造一個專屬彼此的稱謂,例如把媽媽改成「麻麻醬」、寶貝改成「寶貝蛋」之類,雖然被其他人聽到可能會感到不好意思,但卻是父母和孩子間獨一無二的稱謂,有助增進親密度。
4.善用肢體接觸
有研究指,年幼時的肢體接觸,能幫助掌握動機、創造力與集中力的頭腦額葉部位更加發達。另外,與孩子說話時,有一些肢體接觸的親密動作,如牽手、摸摸臉頰等,能讓孩子產生一種被父母疼愛的滿足感覺。
5.調整聲音
很多媽媽在孩子還是嬰兒時期,習慣調高音量來說話,不過當孩子大概2歲的時候,家長除了要調整身體姿勢外,音調也可以適當降低,並以溫柔的語調來跟孩子說話。
文章來源:媽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