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多大的小朋友都會有壓力和煩惱,近年來都有不少學生因壓力而輕生的報導,令人心酸。家長可以怎樣和孩子面對?日本兒童心情學科皆川惠子院長為大家講解。
及早行動以免情況嚴重
舒緩孩子的心病,父母的協助是不可缺少的。首先,當孩子有一些行動和傾訴,父母都要認真對待,如果因心理影響而出現的身體不適,即使去看醫生都不會發現有什麼毛病,家長可能會因此認為是小朋友詐病,但謹記在懷疑之前要留意觀察孩子是否有異樣,必要時要去兒童心理科診症,對應越遲治療時間越久。
製造孩子表達自己感想的時機
院長表示小朋友的言語表達未豐富,但父母應避免當面質問,可以在進餐時或洗澡的時間帶出話題,逐少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到了小學五、六年班甚至中學後,能清楚表達自己意思,而年紀較少的孩子的說話和反應則較為直接,遇到即使對父母難以開口都不會放棄,父母可以稍為溫柔地問出要點,例如「是否被人說討厭?」「傷心得想哭了嗎?」,都可以為孩子開一個缺口表達自己內心。
除了學習的成長,孩子心靈的成長都不可忽視,孩子出外認識朋友,有自己圈子之外,唯一依靠的就是父母,假若察覺孩子有異樣要盡早面對,初段有適當處理的話,可越早改善症狀,由現在開始就多一點關心自己子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