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5

3.5K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傷害自己?

 





現今香港很多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都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所承受的壓力可謂相當沉重。這些壓力可能會導致各種情緒與行為問題,當中較少公開談論的,便是自殘的現象。

 

近年香港兒童及青少年的自殘問題越來越普遍,孩子所傷害的除了是自己的身體,還有父母的心。若情況嚴重,除了會不斷重覆自殘外,還會增加孩子自殺的風險。由於很多孩子在自殘早期會刻意隱瞞,故此當父母知道後,通常會感到十分愕然和無所適從。

 

自殘的定義為「故意地傷害自己」,這種行為通常在女性身上較為普遍。常見的例子包括鎅手、服用過量藥物、拍打或撞擊自己身體、故意燙傷或燒傷,以及令自己窒息等等。此外,有一部份自殘行為源於自殺念頭,而亦曾有孩子並不想尋死,卻意外造成死亡。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孩子自殘只是為了引人注意,如盼望得到身邊親友或戀人的關注,其實背後的成因,通常卻更為廣泛和複雜。孩子常見的自殘原因之一,是為了舒緩壓力和負面情緒。因為自殘行為所帶來的痛楚會令人暫時從負面情緒中抽離出來,而且人在受傷時大腦會釋放安多酚(endorphin),有幫助止痛和減壓的作用,所以有些孩子便會習慣利用自殘來作為即時「解決煩惱」的方法了。

 

此外,自殘的原因有時候亦包括想透過傷害自己,來表達各種情緒如憤怒、沮喪、無助,或暫時逃避現實、藉此「懲罰」自己或他人、亦可能受到朋輩的影響,甚至是由於想自殺尋死等等。

 

以下為一些可能會增加兒童及青少年自殘機會的主要因素,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別。
 
孩子本身方面:

.擁有情緒問題如抑鬱、焦慮、飲食失調
.身邊缺少支援
.曾遭受虐待
.性格較為衝動
.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

 

家庭方面:

.家人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不和睦,時常出現衝突
.管教時對孩子過份嚴苛
.疏忽照顧
.父母本身擁有精神問題

 

朋輩方面:

.孩子在學校受排擠、欺凌
.身邊朋友有自殘的傾向
.受到網絡媒體的影響

 

若然家長懷疑子女有自殘的想法或行為,應該如何去處理呢?首先,家長可嘗試在平日尋找機會與子女溝通。對話最初不用直接提及有關自殘的事情,而是從孩子的感覺和情緒方面入手,例如問問他們最近有沒有什麼煩惱或是不開心,切忌立即無理批判或責罵,同時讓孩子知道自己有這些想法和情感並非「失敗」或「無用」,而且用心去聆聽他們的心事,以及表達對他們的關心和尊重。

 

若孩子願意敞開心扉,家長可引導他們去從另一角度思考所面對的困難,從而避免他們再以自殘來處理情緒問題,同時鼓勵和欣賞孩子的長處,與他們一同尋找改變現狀的方法,並對未來重建信心。

 

如果子女暫時不願意提及心事,家長亦可嘗試問問他們能否用間接的方法表達,例如寫下來或是利用電郵及手機訊息溝通。此外,家長亦可根據孩子的意願,為他們安排與專家會面,務求令他們的問題能夠得到最妥善的處理。最後,在嘗試與子女溝通的過程中,他們最初可能會表現冷漠,但其實很多時候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你的關心,因此家長本人亦需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輕易放棄!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教育方程式】小朋友鍾意一言九「頂」?回應小朋友頂嘴的3種方法

【教育方程式】鬧之前諗一諗!父母緊記8大要訣 教訓前問清理由

【港識教養】小朋友有過動傾向?專家教7個貼士助幼兒穩定成長

女兒美術功課「我的爸爸」變成「畫我的爸爸」網民笑言:要把爸爸當功課交出去了!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