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9

5.4K

不是Trouble Two,是Autonomy Two!

小魚快將兩歲,處處都見到Trouble Two的特徵。什麼事都說「小魚試下」、「小魚唔要」、「咩黎架」、「小魚要呀」、「要多少少」、「玩多陣」……時刻都在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求。

的而且確,小魚正經歷Trouble Two的階段,可是我心有不甘,為何要以Trouble 標籤經歷正常階段的孩子呢?近年不是推崇正面管教,教導父母不罵不打,要多稱讚孩子嗎?為何要說孩子Trouble!?

明明書本上沒有圖畫,都要故作大人專心地看!

Erik Erikson的心理社交發展學說

此學說在心理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Erikson將人的一生分為八個階段,在每個階段當中,每人都有機會經歷一些心理社交上的危機,對其性格發展可能造成好壞的影響。假若那人不能成功發展出在那階段應有的能力,他在往後的階級會更舉步為艱。換言之,那人的性格會變得不健全,自我意識薄弱。下文會著墨解說跟媽媽們息息相關的第一、二階段。

Erik Erikson心理社交發展學說的八個階段

第一階段:信任vs不信 (Trust vs Mistrust)

嬰兒0至18個月就經歷這個階段。嬰兒剛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為了減輕不安的感覺,他需要第一照顧者持續和穩定的照顧。若這寶寶得到持續、可預計和可靠的照顧,他就會發展出信任,這種信任會影響他日後與其他人建立的關係。當寶寶成功建立出信任,他就會心存盼望(Hope),覺得日後危機出現時,將會有人給予他支持。

第二階段:自主vs羞恥感和懷疑 (Autonomy vs Shame & Doubt)

從18個月至3歲的幼兒就屬於這個階段(就是坊間所說的Trouble 2 和Horrible 3)。孩子在這階段已懂得走路,開始尋求獨立,有時在媽媽身後走開,有時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又或希望選擇想吃的東西、想穿的衣服。他們開始發現自己的能力,發現原來自己懂得穿衣服。這些證明孩子開始意識到獨立和自主了。

如果孩子在這階段是被鼓勵和被支持去獨立,他們就會變得充滿自信和具有安全感,感到自己有能力在這世界生存,並擁有自我意志(Will);相反,如果父母常批評、過度控制和保護,孩子會感到自己無法在世界生存,他們會過於依賴別人,缺乏自尊心,懷疑自己的能力和感到羞恥。

為了讓小魚在第二階段學習到自主,而非令她感到挫敗、沮喪,我有一個原則--學會自制,也不失一點尊嚴。我會衡量事情利弊,評估行為背後所帶來的後果,才決定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與否。例如我會讓小魚選擇想穿的襪子,讓她感到自己有自主能力,因為無論她選那一對襪子,也沒有什麼弊處(因我一早已做了篩選),而所帶來的結果是讓小魚覺得自己在某些範疇可以選擇,她感到有尊嚴。曾經有個朋友告訴我,她的兒子除了要挑自己的衣服,還要媽媽也跟著他的要求,穿上那一件衣服。在這程況下,我不會給予孩子這個自主權,反而要讓孩子明白他的選擇權力是局限於他個人,而且父母仍是最終的決策者。

孩子到了兩歲,的而且確為父母增添了不少麻煩,但從另一角度,孩子在這階段變得自我、搗蛋、不聽指示是人生必經階段,是孩子踏上自主獨立的第一步。孩子只是Autonomy Two罷了!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小朋友吃飯都有學問?專家:養成一家人同桌吃晚餐的習慣 影響孩子一生!

【親子關係】一位輟學中學生媽媽的心路歷程 母女攜手共同成長

【家庭關係】錯把孩子作宣洩對象 失控媽媽愧疚決心尋求協助

【親子急急問】小朋友學業壓力牽連爸媽!壓力增胃酸倒流症狀?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