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夠了! 我不想再在那些同學面前被取笑!」雯雯在期終考試完結後,就哭著向爸媽提出轉校的要求,兩人聽到後非常詫異,因為在他們眼中,女兒平日雖然較為內向,但一向都非常乖巧聽話,也沒聽她說過在學校中遇到什麼困難。
雯雯今年14歲,剛讀完中一。她自幼就比較膽小,會怕黑和畏高,她亦自覺害羞,非常介意別人對自己的意見,而且缺乏信心,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而爸媽因為工作繁忙的關係,與女兒自小缺少溝通的機會。
當雯雯從相對輕鬆的小學升上中學後,對新環境感到緊張和徬徨,特別是在與同學相處這一方面,雖然她很想和新同學「埋堆」,但當圈子中一出現是非,就會很害怕自己也會被講壞話,寧願遠離人群,所以總是難以完全融入同學之中成為一份子。
這次令她萌生轉校念頭的「引爆點」,便是因為她在學期尾的班級專題介紹時太緊張,在出場時不小心摔倒,令她滿臉通紅,至今一直被同學們取笑。當遭遇這次意外後,她在社交場合變得更加緊張,害怕成為焦點,不斷有逃避的念頭,而且出現很多負面想法,例如時常作最壞打算,擔心朋友和自己絕交、害怕自己不受歡迎等等。此外,她也開始有失眠的情況出現,難以集中精神。
根據外國的研究數據顯示,大約有5-10% 的兒童及青少年擁有焦慮的問題。焦慮症屬於較為常見的情緒問題,在孩童時期男女的患病比例相約,而經過青春期後,女孩子的患病機率會較高。遺傳因素是導致焦慮的原因之一,如果直系親屬患有焦慮症,孩子患病的機會也會提升。若孩子天生性格較為內歛和害羞,可能會令他們難以主動去探索和適應新環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父母也屬於較容易「驚青」一族,也可能會「傳染」給子女,在無形間鞏固了孩子的焦慮和逃避行為。
焦慮症的另外一個成因,是家庭管教以及親子關係問題。有些父母會過度約束和保護孩子,例如因為「怕危險」而極力限制子女去自行探索新環境。此外,若子女和父母的關係疏離或父母時常過度批評,除了會令孩子缺乏支援和關心外,亦令他們缺乏信心去應付所遇到的困難。最後,如果孩子曾有不愉快的生活經歷,也有機會使他們覺得這個世界充滿著「危險」,導致他們長期擔心而出現情緒困擾。
雯雯最終明白到轉校並不能根治自己的焦慮問題,所以選擇留校積極面對挑戰。焦慮症可能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情緒、社交生活和身心成長,若家長察覺子女有焦慮的跡象,應盡早尋求幫助。有關更多處理兒童及青少年焦慮問題的資訊,大家可參閱我以前所寫的文章〈小朋友樣樣嘢都好驚青,點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