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2

742

【成長型思維】小朋友表現出色時,應該讚他聰明還是努力? | 培養成長型思維三大秘訣

相信每個小朋友都試過在某些場合表現出色然後獲得表揚,可家長們知道嗎?讚他很聰明還是很努力看似差相彷彿,卻很可能會導致截然不同的教養結果。

來自史丹福大學的德維克教授(Carol Dweck)曾經做過一個著名實驗:

她從各家小學裡找來了幾百個小朋友,先讓他們回答10道簡單的IQ測試題目。

在這批學生完成測試後,其中一批被讚:「哇!你答對這麼多,實在是太聰明了!」,另外一批則是說「哇!你竟然答對了這麼多題!你一定是很努力去解答吧!」

大家不妨猜猜在接下來的測驗中,這兩批小朋友表現如何?

相信實驗結果會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當後來出現更困難的題目時,那些被誇獎聰明的孩子早早放棄,甚至當中有四成小朋友向研究人員虛報更高的分數;反之,那些被誇獎為努力的小朋友卻表現出屢敗屢戰的奮鬥精神,越戰越勇。

更多文章:【理財與教育心理學】 功課計劃如何提升小朋友功課表現

實驗結果僅供參考,但背後更重要的訊息是:是什麼導致這樣的天淵之別?

德維克教授的解釋是,對於「聰明」和「努力」的表揚其實反應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聰明」背後反映的是你的成功很大程度取決於先天智商因素,後天難以改變。當小朋友接受了一套「固定思維」(Fixed Mindset)後,他們很大可能會為了維護自己聰明的形象,不再挑戰那些可能證明他們不夠「聰明」的難題,甚至虛報分數。

反之,「努力」反映的卻是一套「成長性」的思維模型(Growth Mindset),背後暗示的是我們的能力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能夠通過自身努力提升。小朋友們自然沒有那種維護自己「聰明」形象的包袱,更能夠集中享受到解題時學習新知的樂趣。

建立這樣一套成長性思維對小朋友的發展也大有裨益,在成長過程中,他們往往更能將他人的批評轉化為自己改進的動力,更好地從他人的成功裡學習而非視為自己的失敗。

如何培養成長型思維?

那麼除了簡單地稱讚小朋友努力以外,我們還可以如何培養他們的成長型思維呢?有關方面的專家給出了以下3點建議:

1. 著重過程而非成果
專家鼓勵家長在決定讚賞或獎勵小朋友的時候,更多地去考慮他在過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去達成最後的結果,而非純粹考慮最後的「分數」。以下面兩個故事為例,假設Andrew的英文成績長年徘徊在及格邊緣,他在考試前寒窗苦讀,辛苦考到了70分;另一方面,Joshua的英文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這次卻掉以輕心,考了80分。在這個情況之下,家長更應該獎勵的是在過程中付出而考了70分的Andrew,而不是分數上較高但沒有付出努力的Joshua。

更多文章:【停課不停學】「繪畫實驗」學如何不扼殺小朋友的興趣

2. 容許他們失敗
用關愛取締對小朋友「必須成功」的焦慮,允許他們多嘗試失敗,並告訴他們失敗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最重要是在過程當中有所得。這樣,孩子將會有更大勇氣去冒險和創造新事物。

3. 及時鼓勵
在你發現你的孩子正在為某件事情堅持不懈的時候,及時表現你的認同和讚賞。雖然你不必每次如此,但對孩子而言,你的支持和鼓勵將是他們繼續努力的一大動力。

其實,Mellow App讓小朋友通過自身努力完成任務以賺取代幣的機制正和成長型思維不謀而合,甚至在獎勵上要比口頭讚賞來得更為具體。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小朋友能夠習得這樣受益終生的思維模式,就快點下載使用我們的應用程式吧!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