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於7月29日接受內媒訪問時表示,從大數據分析及時間判斷,不排除大連疫情可能來自境外海產輸入,他續指,當地海產品加工或銷售場所較為潮濕,而且溫度比較低,環境適合病毒存活,局部區域污染會令病毒有可能愈積愈多,產生傳播風險。
更多防疫資訊即瀏覽:防疫貼士專頁
有關研究令人擔心輸入食物或食物包裝是否存在感染風險,特別是冰鮮及冷藏食材,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指病毒與細菌不同,病毒離開人體或動物身上數量將停止增加,細菌則會在不同環境與表面滋生;病毒在運送過程中,只會愈來愈少,而在過程遇到的各種環境變化,亦會影響細菌存活時間,因此傳播機會率非常低。
林醫生表示,有關新冠病毒研究報告顯示,病毒在平滑表面,如塑膠物料包裝上,存活時間較長,有機會達4至7日,而在低溫狀態下亦比常溫存活時間長,按照理論分析,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可能,但要視乎接觸情況,因此風險度較低。
更多文章:【口罩情報】新世界捐30萬隻自家生產口罩 基層家庭兒童受惠!
雖說日常生活要從食物或食物包裝途徑感染機會極微,但為著健康與安心,在處理冰鮮或冷藏食材時,又應該如何保障自己?林醫生建議,如購買冰鮮或冷藏食材後,可先用水清洗乾淨再放回雪櫃,接觸包裝前後亦要洗手,食物經徹底煮熟後,就不存在感染問題,毋須過份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