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5

6.3K

你不應相信的育兒傳聞




當上父母,總會聽到各種育兒傳聞或方法,在圈子中流傳著。

有些明顯是傳聞,可以不理;其他就可能已經根深蒂固,似是而非的。問題是,它們可能令你誤解,甚至會影響到父母和孩子。

以下是一些普遍的育兒傳聞:
1. 幼兒全都應該睡到天明
實際上,沒有人每天都一覺睡到天明,就算是最健康的人。人類的睡眠不是設計於睡一個長覺,而是分幾個週期的。幼兒比成年人會有更多的睡眠週期-意思是,會醒來較多次。
幼兒有較多的 REM 睡眠,他們往往會發更多的夢。惡夢和夜驚固然影響睡眠,還有生活中遇上的各種事,挑戰底線、父母離異、成了哥哥姐組,還有廁所訓練等,都可以干擾休息。

2. 幼兒需要到幼兒園,去學習社交
他們不需要這樣學習的,幼兒主要從一兩個人身上,學習社交。他們不需要和別的兒童玩耍,或者在什麼道具或玩具的環境下,才能夠學會的。他們需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如一起購物、幫忙準備晚飯、協助清潔和照顧寵物等。
幼兒和父母相處,是一個預設的社交技能,父母會教導子女一切社交技巧,而我們並不察覺的。有些孩子在幼兒園和學前班,很有進步,有些並不,而這不用擔心。

3. 幼兒應該受教育,讓他們開始得更好
教育玩具、文字卡片、學習應用程式、外語 DVD 等,這些都不是必需的,而實際上,有時候它們還帶來風險。幼兒的主要角色是玩耍,他們需要學習的,都可以從家長的關心和照顧,還有玩耍中,自然地學習到。

4. 幼兒需要獨立
忠告都會說,孩子要上學去,或者獨處房間睡覺,於是要學習獨立。不過,如果一個人還未準備好獨立的話,他並不會學習得到。幼兒依賴父母,是正常而必需的事,只要容許他們依賴,但同時讓他們慢慢獨立起來,他們自然會在適當時機獨立。




5. 有脾氣的幼兒,都是頑皮的
每一個幼兒都有脾氣,發脾氣是童年正常的事,不代表頑皮或者乖巧,也不標示育兒上是否成功。幼兒腦部還未成熟至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成年人會認識到憤怒時,不應在公眾地方大吵大叫,但幼兒並不懂。

6. 幼兒能夠也應該分享
幼兒並不明白分享這個觀念。他們的第一個概念是,分享有時會有回報(交換玩具),但有時候就等於永遠失去了(分享食物),這對幼兒來說,是很混淆的事情。
然後,要幼兒分享,先要明白別人的感受,但他們還未學懂。他們不分享,不是自私,只因為他們還是幼兒。

7. 幼兒行為好,應該讚賞;行為不好,則不理
有時候,幼兒行為不好,只因要獲得注意,可能父母太忙,或者有了弟妹。而不理會他們,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繼續或改變方式,甚至變本加厲,直至問題解決為止。
以讚賞和懲罰方法,來控制孩子的行為,就需要考慮這是長久的。當你不再提供獎勵,孩子可能就不再努力了。

8. 幼兒要強迫道歉,說請和謝謝
幼兒打別的孩子,或者搶奪玩具,他們需要道歉嗎?問題是,大部份情況,他們不感到對不起。強迫他們要說對不起,只不過是教導他們說謊,避免麻煩而已。
說請和謝謝也一樣,不過較少傷害。孩子慢慢地會學懂感激和社交規範,不用心急。

Source: Eight Common Toddler Myths You Shouldn't Believe


相關文章

吸煙10年老公有意戒煙卻無從入手 心急港媽求問網民經驗分享:一嚟佢就情緒低落又躁底...

父母長期用汽水沖奶粉 致4歲女兒滿口蛀牙糖尿病身亡

【幼兒安全】2歲半男童疑貪玩用毛巾按壓初生妹妹的臉 險致其窒息!

過敏性鼻炎影響睡眠及情緒 中醫教你從根本解決問題!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