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嫁到日本的港產歌星陳美齡幾乎被港人遺忘了,近日卻因傳聞被邀出任香港教育局局長而引起關注,大家以「出人意表」、「破格」、「有新鮮感」等來形容,總之就引來熱議。
陳美齡能夠送三個兒子進史丹福大學,令不少人羨慕,人們往往將孩子優秀的學業成績和父母教養成功畫上等號,媽媽能否憑藉孩子的亮麗表現,協助自己踏上更上一層的職業階梯?至於成功父母除了將教養祕訣傳給其他家長、是否能推廣至社區和國家、甚至作教育界的話事人,就不得而知!
名人父母的分享有參考作用
名人的所作所為都特別受人注目,也特別具影響力。坊間一向有不少成功把孩子送進哈佛的父母們,在媒體分享心得,他們的教育法比一般教育工作者、社工、甚至專家更具說服力和吸引力,他們的孩子就是活生生的成功例子,難怪陳美齡著作的《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吸引無數粉絲,想學習取經:虎媽如何教出表現卓越的女兒?莫文蔚的母親如何著重培養子女的英文和禮儀?麥明詩的母親如何培育出十優港姐冠軍?我們一般尋常百姓,都期望依單執藥,能夠將自己的孩子送進世界殿堂級學府,達至成功。
如何斷定孩子是否成功、教養是否成功?
孩子有不同能力和性情,父母因材施教,孩子雖未達致學業上的優秀,是否算是成功?人們普遍認為名人的成功等同父母教育法的成功?可是我們如何斷定孩子是否成功呢?進入有名大學和專業工作是成功嗎?孩子擁有高薪厚職是成功?家庭美滿是成功?身心康健算不算是成功呢?知足常樂的人又是否成功?若然孩子的表現未能被簡單定斷,又怎能斷定父母的教育法是否成功?
將孩子的表現看成父母的成績表,壓力可大啦!
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豈止父母一個?生育多於一個孩子的父母就是明白,孩子的性情、健康、家庭成員、學校教育、朋輩影響、媒體資訊等,無不互動影響,煉就成獨一無二的個人,父母若然將孩子的表現全扛在自己的肩頭上,壓力也太大了。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