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家從台灣匆匆回港,每天馬不停蹄地跟各方親朋好友聚會farewell,一下子我們一家從寧靜簡樸的台灣又掉進了多姿多彩的香港式生活。我和King Kong爸爸的手機whatsapp和facebook訊息響過不停。
只為了吃點心的飲茶時間
好不容易我和King Kong爸爸終於有機會放下孩子,兩口子拍拖飲茶去, 在香港最令人不捨的便是親朋好友的支援,在我們有需要、想休息的時候,總能找到人幫忙照顧孩子。
在酒樓坐下,旁邊是一對母子。看來十歲左右的兒子一直捧著手機玩賽車遊戲,坐在對面的媽媽也一直望著手機上的facebook滑過不停。其實當沒有孩子同行時,我和King Kong爸爸和很多人一樣,不時拿出手機處理各方傳來的訊息或上網看看facebook、新聞。
我們和鄰桌的點心也差不多同一時間到達,食物到來,我們本能地收起手機,好好享受眼前的美味點心。
我忍不住偷看了旁邊的母子,兒子是首先放下手機拿起筷子吃東西的人,那媽媽呢?始終還是眼睛不離手機,就像整個人吸附著手機,就算右手拿起筷子時,眼睛也沒有離開過手機屏幕。
「既然連手機一眼也放不下,為什麼兩母子要一起來飲茶呢?」 離開酒樓時,我納悶的問King Kong爸爸。
「可能他們真的是為了吃點心而來罷了……」King Kong 爸爸回應說。
在香港,其實這是個見怪不怪的場景,但我心裡也警惕自己,不要犯同樣錯誤!白白犧牲了和孩子溝通相處的機會。和孩子建立溝通橋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今天父母選擇了拿著手機而冷落孩子,到孩子長大後也抱著手機吃飯,一眼也不看父母,這也不用意外……
你的手機一直在叮叮叮
回來香港後這幾天,大人小孩也行色匆匆, 就在酒樓事件發生的同一個下午, 我帶哥哥上最後一次的跆拳道課,剛剛午睡醒來的我倆坐在車上,眼見哥哥還在車上發呆看窗外的風景,此時我的手機又在叮叮噹噹的響起來,我也很自然地拿出手機回覆各方好友約farewell飯局的訊息。
十分鐘過後,我的右手邊傳來了以下這句說話……
「你全程都只在玩手機,待會兒我也要問爸爸拿手機玩遊戲!」我像中槍一樣彈起望著King Kong哥哥。
當你以為孩子不介意你玩手機時,其實你的一舉一動也看在眼內。當你以為孩子在獨自發呆不需要父母的陪伴時,原來往往他們只是在等待我們開口和他說話。這一句是孩子給我的當頭棒喝,明明早上才警惕自己,想不到下午我便犯上了同樣錯誤。
我們在台灣的家有四層樓, 就算在家裡也總不能時刻把手機袋在身上的口袋裡, 手機往往放在三樓的主人房內,這反而造就了當電話鈴聲響時我們聽不到,訊息來時我們也無法及時一一回覆。
人遠離了手機,生活反而落得清靜,可以全情投入在日常生活中不被打擾,慢慢地,我也習慣了手機常常出現些未接視像電話和半天都還未看的訊息……
當生活也回歸了簡樸,原來也會讓人有種放下手機的魔力,生活其實也是一種不斷取捨的過程,當人離開了熟悉的舒適圈,眼界都需要迫不得意地打開,卻令人更認清自己擁有什麼、真正需要和該放下的東西,感謝孩子和移居兩地的生活讓我及時放下手機,還及時有空欣賞生活的滋味。
「媽咪,你又拿著手機不放!」King Kong哥哥最愛投訴。
阿仔,我在寫稿呢!給媽媽半小時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