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05

7.5K

童愛玲 全職管家 X 半職虎媽

【香港消息】從得悉懷孕後的第一天起,童愛玲開始啃書,不同國家、不同界別的作者,只要是關於育兒教養的,她一律照看無誤。然而,孩子的成長就像人的指紋,沒有一個完全相同,想一本通書走到老是痴心妄想。縱然看過不少書籍,模仿過別人的教法,最後還是得整合出自己的獨門教養法。童愛玲也是如此,走過十年育兒路,她領悟了一些心得,是她當媽媽以前,從未有過的全新體會。

 

我永遠是媽媽的孩子
她最近寫了一本關於她的育兒點滴的書,新書發佈會上,她輕鬆地聊著兒子Kyle、丈夫王先生,談笑風生,唯獨對母親的感言,她說得雙眼通紅、眉頭緊皺,彷彿努力強忍才能止住快要溢出的淚水。

 

童愛玲九歲喪父,自此,她的媽媽從一個優雅俏麗的依人變成一位職場女強人,扛起家庭經濟。童愛玲的回憶中,沒多少與母親相處的片段,媽媽忙於工作賺錢養家,把十二歲的她送到寄宿學校,後來又安排她到美國唸書,她大學來港時機緣巧合下加入娛樂圈,一停便是二十年。

 

 

母女倆聚少離多,童愛玲坦言從前與媽媽的關係說不上親密,只覺媽媽老套又不理解她,直至自己當上媽媽,才體會到母親的苦心,也首次感到媽媽那份永不改變的愛。

 

「剛在台灣順產誕下Kyle,還在醫院坐月時,護士每四小時便來叫醒我餵奶,根本無法好好休息。」童愛玲說。而這一切,童媽媽也看在眼裡。第二個晚上,護士又來拍醒童愛玲叫她餵奶,這時童媽媽終於開口:「你們四個小時來一次,我的女兒沒法安睡,晚上那餐餵奶粉吧!」

 

說到這段,童愛玲又紅了眼睛,哽咽地說:「Kyle出生後,每個人的焦點都放在小寶寶身上,我的身份從『童愛玲』成為『Kyle媽媽』。但在媽媽眼中,我永遠是她的女兒,縱使周圍的人只關注Kyle,但在她眼中卻只看到她的孩子-我-需要休息。」

 

沒有媽媽,就沒有她。童愛玲要把第一本著作獻給母親。

直到今天,童愛玲和媽媽仍分隔兩地不常相見,但母女倆的感情愈來愈好,無話不聊,媽媽成了她最親密的朋友。自小離家的她亦發現,媽媽的影子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滲進她的人生,以致她在生活習慣、處事方式都跟媽媽甚為相似。不過,在育兒方面,她與媽媽可是有兩點特別不同。

 

一、不讓孩子輕言放棄
小時候的童愛玲很容易便放棄,而童媽媽也不會強迫她,以致她學了很多才藝,卻沒有一樣專精,如果時間能夠倒流,她希望媽媽可對她嚴格點。但現實是,時光無法往回走,她改變不了自己的童年,惟有努力不讓Kyle步她的後塵。

 

她對Kyle要求嚴格,無論做甚麼也不許他輕言放棄,「除非經過多次嘗試,我發現他真的不適合才可放棄。雖然小朋友嗌辛苦,但其實他們的潛質優厚,絕對有能加做到的。」

 

童愛玲自言是半個虎媽。

 

說罷,童愛玲哈哈大笑,尷尬地說:「有些人覺得我好嚴!」是虎媽嗎?她說自己有一半似。

 

似的那半,是她對孩子有要求,她覺得Kyle做到的話,就一定要他堅持,「小朋友需要規律,成年人要引導他走,絕不可事事遷就,被小朋友牽著走。」;不似的那半,是她從不禁止Kyle玩樂,「零娛樂對小朋友的成長不健康,將來也沒有童年回憶,只要時間安排得宜,適度的玩樂絕對無問題。」她說到做到,像訪問隔天,Kyle便邀請了朋友仔回家過夜。

 

二、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
Kyle今年十歲,童愛玲的管教方式也略為調節,以聊天溝通為主,她會將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表達給Kyle知道,即使不開心也會跟他分享。

 

去年童愛玲養了十一年的愛犬乖乖過身,乖乖比Kyle大一年,是王先生於她懷孕時送的寵物,對童愛玲來說,乖乖就像她的兒子,牠的離去叫她心痛得很。但對王先生和Kyle來說呢?乖乖只是一位同伴,同伴走了,再養一隻便可。

 

童愛玲卻堅決反對,起初Kyle不明所以,一心只想擁有自己的狗狗,但後來童愛玲向Kyle訴說自己的難過,表明不想在這一刻再養一隻狗,有時與Kyle在街上看見與乖乖相似的狗狗,她也會思念得掉眼淚,Kyle也就漸漸明白媽媽的傷痛。

 

「Kyle是個很敏感的孩子,會為人著想,現在看見乖乖那類狗狗,他會主動叫我不要看,也不會再提出養狗。」

 

當成年人願意敞開自己的軟弱,讓孩子了解爸媽不是鐵造的超人,孩子是明白的,所以童愛玲相當鼓勵家長們把感受宣之於口,讓孩子體會成人的內心世界。

 

 

母子親密關係
前文提到童愛玲是個嚴母,Kyle也曾經開口說她嚴,雖然如此,但卻無損兩母子的親密程度,Kyle每天放學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給媽媽訴說今天發生的事

 

童愛玲早前為新書而埋頭默默寫作,Kyle也有樣學樣,自告奮勇學寫作。童愛玲讓他去上創意寫作班,樂在其中的Kyle每次下課就急不及待與媽媽分享。Kyle也開始了寫日記的習慣,十歲的他已懂得將日記上鎖藏好,童愛玲好奇Kyle寫些甚麼,坦言閃過偷看日記的念頭,但最後又打消了,比起偷窺孩子的內心世界,她認為尊重孩子的私隱更為重要。

 

Kyle是個討人歡喜的小朋友,新書發佈會當天也有來支持媽媽,面對閃過不停的鎂光燈,他依然應大家要求靦腆地親媽媽的臉頰。其實在家裡他可是熱情奔放得多,每晚都要跟媽媽抱抱親親,童愛玲笑言有時也覺錫得太多。想到兒子在家中總愛親她,她竟笑到說不出話來,看來Kyle氹得她十分開心呢!

 

有了孩子也不可忽略丈夫
她與兒子的關係這麼甜蜜,王先生可會吃醋?童愛玲指他們三人是互相需要,她也絕不會因為照顧孩子而分薄了給老公的時間,「我分了多少時間給Kyle,也一定同等地分給王先生。」王先生工作忙碌,一星期有兩三天不在家,為爭取與先生相處的時間,無論多晚她也會伴在餐桌旁陪他進餐,對她來說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沒想到王先生卻記進心坎,更稱這是他最欣賞太太為他做的事。

 

童愛玲與王先生相識廿多年、拍拖五年、結婚十一年,夫妻間的相處一定已不像初識熱戀時般熾然,甚至曾傳婚變,問她會否懷念從前,她反問:「為甚麼總是想從前?為何只想以前有幾好,而不去想以後何以有幾好?以前的事已經發生不可改變,做人要向前看,令將來生活更美好。

 

有些人選擇沉溺過去自怨自艾;有些人選擇勇往直前盼望明天會更好。童愛玲明顯是後者,她是個有智慧的人,那些原可被無限量放大的小事,在她眼中永遠是雞毛和蒜皮,她EQ高,面對丈夫的建議或批評,不會對號入座情緒爆發,反倒站在另一角度虛心反思。

 

同為女性、同為人妻,我對眼前的她深感佩服,更欣賞她毫不介意當「管家婆」。經濟富足,有司機有家傭,家頭細務本可不理,但她選擇親自照料丈夫和兒子的起居,讓他們離不開她。對「管家婆」這一角色,她甚為享受,還說:「被人需要是件開心事!」

 

能夠無條件地付出愛,實是美好。

 

 


 

後記:聊台灣
訪問過後與童愛玲閒聊,話題環繞著她的家鄉-台灣,聊請家傭、聊當兵、聊生活指數……離家多年,她仍心繫台灣,對當地動態瞭如指掌,畢竟那裡才是她的根。

 

落葉歸根,讓人安穏,不再像蒲公英般飄泊無依。

 

八十後的我,在香港土生土長,見過紫醉金迷的盛世,遇過衰落恐慌的時代,正嚐著苦澀受壓的年月,但香港是我的根,紮緊了,就不離開。

 

 

REPORTER: 蕭栽
VIDEO-RECORDING: 薰衣
PHOTOGRAPHER: Don Tam@Petitshot
VENUE: àlazizi Artventureland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教養心得】全球父母都在學 英國凱特王妃的5大育兒心得!

陳葒父兼母職感少女心事最難搞:同爸爸傾始終唔及媽咪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