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差不多被商場消費主義全面壟斷的時候,「不准踐踏草地」和「沙灘球不能在沙灘上拍打」之類的條例,自然變得理直氣壯。在這樣的城市成長的我,兒時記憶裡並沒有草地、小昆蟲和水溪,總是有點遺憾。到長大了以後,心底對大自然的嚮往按捺不住,找伴兒陪我遠足爬山露營──就這樣在山野草坪間,戀上了我的情人、找著了我的丈夫。
女兒出生後,我們一家依然喜歡往戶外跑,兩歲多的小人兒已有好幾次的露營經驗了;因為媽媽暗地裡想要給孩子一個盛載了大自然點滴的童年回憶,好讓我羨慕。
過往我們多是在漁農自然護理署轄下的露營地點紮營,費用全免,靠露營人士自律使用營地設施。香港本地一個熱心推廣繪本的親子讀書會舉辦了一個家庭大露營,地點在去年新開的東華三院上水馬草壟營地,宣稱是香港首個汽車營地。兩日一夜露營的收費每人HK$70,6歲以下小童免費,每輛停泊汽車則是HK$80。這次是我們一家首次到本地私營機構管理的營地,可說是新體驗。
營地位處上水古洞區,我們乘坐大露營的旅遊巴抵達營地,放眼遠眺盡是綠色──好大好大好大的一片草坪!在我這個城市人的眼裡,這個面積有四萬平方呎大的地方,簡直是草原。是次大露營有近七百人參加,二百多個家庭在仿似無邊際的草原上,搭起花花綠綠的帳篷,小孩子你追我逐,很有部落的原野歡樂氣氛。
黃昏時分,帶著小人兒步行到草地的另一端參加活動,遇上了穿著保護色的小田蛙,一群孩子圍著指著叫著,嚇得小蛙一時呆住不動,一時拔腿狂跳。次日早上,又見著了小蛙,女兒澄澄學著牠盤著腿跳跳跳,另一邊也有孩子見到蝸牛,好不熱鬧。
舉辦活動的大會在草地上搭建了多個帳幕,有小食亭、圖書角、積木站、電影播放點、新界東北唱說表演區……營地的草原,提供了一個偌大的戶外自然空間,讓有心人在這兒與孩子分享繪本、技藝、食物和歌曲等,整個草地變得活躍起來。我帶著小人兒一起製作牛奶盒燈、香蕉船和越南春卷,一班可愛的長者義工還藉著遊戲,教導澄澄如何使用筷子和穿鞋帶。
不過,廣闊自由空間的另一面,就是沒有甚麼設施。營區裡沒有野餐桌椅、沒有街燈照明、沒有遮陽大樹,就是想要搭建天幕,也得要自己籌措竹枝以作支撐點。基於安全考慮,要在草地上生火一定要自備餐桌。靠近辦公室位置有旱廁、幾個水喉和有蓋燒烤場,連垃圾箱也沒有。營地鼓勵露營者,除了足跡外,甚麼也不要留下;除了攝影機裡的景色外,甚麼也不要帶走。
這本是到戶外享受和珍愛大自然的應有態度;可是對於我這類沒有汽車只靠公共交通的人來說,要運送各樣營地裝備實在是令人頭痛的問題。也許,我是被政府營地的設施給慣壞了;是次「遠離各項文明設施」的露營體驗,令我發現,說到底,自己依然是諸多要求挑剔的城市人。但對於自駕人士來說,可以連車帶人直接駛進營地,亦可攜帶寵物入營,這類營地在香港實屬難求。
可惜,十月初的香港天氣還是又濕又熱厚雲密佈,在沒有星卻有閃電的夜空下,一家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小人兒睡到半夜更是發起脾氣嚎啕大哭。在香港露營,還是得選擇寒風凜凜的冬季才是明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