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8

2K

【爸媽手記】從BB期到青春期的點滴

我是一位在職媽媽,從事保險理財工作,喜歡烹飪,夢想可以開一間私房菜餐廳。有兩個不算乖又不算頑皮的女兒:家姐叫Hitomi,斯文、乖巧、勤力、與世無爭、太沒有所謂,喜好寫小說,很在乎自己的成績,雖然不太聰明但非常勤力,有時我會叫她「無所謂小姐」;妹妹叫Hitobi,爽快、反應快、古靈精怪、最懂哄人、喜好運動,對於自己成績沒有所謂,但對於其他事情非常有要求,有時我會叫她「煩小姐」,非常聰明可惜懶惰 (我也是無奈)。兩個完全不同性格,可以說是互補,但有時因為不同喜好所以很麻煩,慶幸她們從未試過打架。

更多文章:【爸媽手記】在家抗疫 變身親子小廚神

什麼是青春期? 青春期=反叛期?
這段期間無故討厭父母、朋友說的都是對的、父母說什麼都是錯的、認為自己已經獨立、陶醉於自己的世界…父母真的可以把孩子當成朋友嗎?那麼你就要接受孩子向你發脾氣、和你絕交、甚至說一些不禮貌的說話,所以對我來說答案是不可以!我比較願意接受互相尊重的親子模式,孩子要學習自我世界以外也要尊重家人長輩,我們也要學習除了對孩子多講愛之餘也要多講對不起,讓我們在各自的空間和時間以外,都有親子的空間和時間。

更多文章:【爸媽手記】停課不停學之「線上學」

學習篇 - 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香港的教育總是把小朋友、把家長都逼得太緊了。到小學高年級的時候,不要說她們,就連我也有了壓迫的感覺,特別是五六年級,正值青春期的女孩子,又要面對學校呈分試。大小姐在六年級的時候忽然爆出了幾位小女生不和的小鬧劇,妹妹更加慘重,同樣也是在六年級的時候因為疫情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回學校,除了同學之間不和,還鬧出網絡欺凌,復課後其他同學都好像長大了一樣,小鬧劇變成了大鬧劇。我本來的什麼快樂成長、快樂學習都變成了眼淚成河,忽然間質疑自己是否太寬鬆,是我選錯了學校嗎?是我看得不夠緊嗎?這個時候爸爸這角色也相當重要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共同的教育理念真係不容忽視,當然爸爸安慰媽媽也是相當重要的。

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幸好我為她們選擇了快樂的學校,很快我就明白到疫情之下大家的情緒已經很難過,正值青春期的她們原來很害怕別人把他們的青春期當作反叛期。我和她們都學習了在這段期間互相退讓的重要性,所以我承諾她們在我將來更年期的時候都會學習退讓,我還要求她們記得到時提醒我。過程中我明白當小孩子步入青春期的時候總覺得自己長大了,很希望能夠自主、在家裏有話事權,其實無論她們做主之後結果怎麼樣,也是學習的過程,作為父母的我們有時候都需要學習放手。最後大小姐雖然因為其中一次呈分試失手去了一間Band 1尾的學校,但她考進了精英班,學習得很快樂,還跟我說原來六年級發生的事情真是太幼稚了。雖然二小姐還是青春期當中,但因為非常幸運派到第一志願,也學懂了珍惜,現在還成了家裏的小管家,還學人拍片做網紅。其實自己也曾經經歷過青春期,我也明白她們的感受,所以我還是選擇一間品德好的學校,希望她們做一個有品德的人。

更多文章:【復課打氣包】三招繼續守護您和孩子!

理財篇 - 習慣儲蓄、學懂珍惜
關於兒童理財,很多人都會想到從小就幫孩子把利是錢儲起,選某某銀行換一張靚靚的提款咭做個紀念,等孩子18歲的時候原本不帶利歸還他們。但我想說的並不是這些,現在人人都當自己孩子是一個寶,基本上孩子需要什麼父母都盡量提供:放學需要吃什麼飲什麼;最近有什麼新遊戲、新玩具只要乖就買;背囊舊了、水樽舊了就換吧;最近想學這樣學那樣當然沒問題啦,學多一種技能就是好事(儘管是三分鐘熱度);青春期的時候更多了什麼追星、最潮流、最新玩意。

可能說到這裏大家都疑問,你不是說要學會退讓嗎? 即是在青春期更加需要滿足他們的要求。錯了!盲目的退讓、盲目的滿足只會令他們不懂珍惜、不懂理財。小學五年級之後我開始給他們零用錢,以後就不會再提供免費下午茶(只提供水和麵包)、免費用品(除了必需文具之外)、免費玩具就一定沒有, 讓她們嘗試着把零用錢作分配,從旁協助鼓勵她們有限度消費,也培育他們有一個儲蓄的習慣。而且用自己的錢就會學懂珍惜,至於從她們出世之後每年的利是錢我都會幫她們作低風險投資,讓她們在18歲的時候,我能夠連本帶利交給她們,現在的小孩子真的特別早熟、聰明,應早點讓他們學會正確的理財。

更多文章:【抗疫有法】齊做個抗疫小先鋒!如何在「疫」境中保持孩子心理健康?

生活篇 – 自律自覺、不能耍賴
因為我與爸爸都也是有工作的,雖然從她們小時候已經有工人姐姐, 但工人姐姐是照顧她們做不來的。我記得從她們一歲多都開始需要自己吃飯,而且限時20分鐘內吃完,否則整天再沒有飯吃。當然妹妹就比較不自覺,總會耍賴,我還記得有一天她沒有吃完中午飯,所以之後的晚飯也沒有了,到晚上睡覺前她哭着告訴我很餓睡不着,然後我叫她早點睡覺明天起來就有早餐,結果之後她們每一餐都是乖乖的按時吃飯。

我真的不想他們太懶惰,現在我和爸爸在家裏就是「大爺」,反正飲水、需要紙巾、要吃什麼都會叫她們倆做,其實都不錯呀,她們習慣了也很樂意做的,星期日姐姐放假就是他們的勞動日。我絕對不贊成用金錢交換孩子們在家做家務,因為也要讓他們知道這個家他們也有份的。雖然女兒有時也需要寵,但我更不樂意看到她們成為港女。除了基本家務,妹妹更會煮得一餐好餸。

更多文章:【抗疫有法】在家運動抗疫 四款輕鬆運動提高長者免疫力

玩樂篇 – 親子互動、注重溝通
在她們小時候除了收到別人送的玩具,自己都會買一些玩具給她們,這都是做父母人之常情的事情,逐漸長大又想給她們買一些益智玩具,但其實試想想益智的玩具有多好玩呢?到底是他們真心喜歡玩,還是父母們覺得她們就是喜歡玩益智玩具呢?其實從她們幼稚園開始我已經放棄給她們買玩具,因為我決定跟他們一起「搞事」,把家中的牆壁當成畫紙任畫、執拾紙皮回家讓他們發揮創意、一起洗車故意弄濕她們、一起整創意食物,其實回想起來真的很開心。踏入她們的青春期之後其實我也很失落,我問過自己為什麼從BB期到青春期時間可以過得這麼快?我真的有接受不到的那一刻,明明很童真的BB突然變成少女,但無論如何,我要學習退讓。

對於時下小孩子們都喜歡戴耳機聽歌、玩手機,我也是很明白的,特別是他們青春期的時候,總是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所謂學習退讓,不是不讓她們玩,而是讓她們多在客廳玩手機,最少我知道她們在做什麼,但也承諾當外出與長輩朋友聚會的時候,她們就不能戴耳機、玩手機,要多與人溝通,學習尊重長輩。我經常跟她們說:「你們讀書學習不好,可能因為老師教得不好、可能你們不夠聰明理解不到,但如果你們沒有禮貌,其他人都只會說你們沒有家教,問題就是爸爸媽媽做得不好。」所以做一個有品德的好人,這就是在生活上我對她們的要求。

更多文章:【抗疫有法】家居清潔消毒 五大盲點你要知

健康成長、做個有品德的好人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算是中國人的傳統想法。但我這個普通的媽媽就簡單得多,希望她們成長的路上有我,我的人生路上有她們。時光飛逝,我們得到的、失去的都已經隨着時間而流逝,我們唯有嘗試捉緊現在,珍惜所有相處的時光。我知道沒有可能永遠陪着她們走,無論她們在以後的路上如何跌跌碰碰,我都希望他們走得開心無悔。除了希望她們健康成長這個所有父母的心願之外,我只希望能夠培養她們成為一個好人。

資料由富通保險理財顧問鞠碧君提供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爸媽學理財】3大重點睇真啲!為子女選校的理財貼士

中產父母共鳴!每月開支不菲……如何確保退休後夠錢用?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