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3

514

【兒童肥胖】兒童肥胖常見5個原因 醫生教從日常生活習慣入手助孩子減肥!

小朋友肥嘟嘟是可愛,但同時亦可能隱藏很多健康危機!兒童肥胖問題在現今社會十分常見,有台灣兒科醫生指要判斷兒童肥胖主要以體重指數(BMI)作為依據,而常見導致兒童肥胖有5個原因,要改善助小朋友肥胖問題就要由4大方向著手,包括飲食、運動、生活行為及藥物治療。

導致兒童肥胖的5個原因

台灣兒科醫生巫漢盟在Facebook專頁發文,向家長分析兒童肥胖問題。他指小朋友是否肥胖不可靠目測,而是由根據體重指數(BMI)作判斷,而導致兒童肥胖的原因如下:

1.經常吃快餐及喝含糖飲品

炸雞、薯條、漢堡包等快餐食品對於小朋友而言,有莫大的吸引力,雖然很美味,但當中含有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反式脂肪,同時膳食纖維也不足,容易導致便秘、心血管疾病、體重過重等問題。另外,含糖飲品中的添加糖大多是精製糖(refined sugar),是以加工方式精製過的加工糖,容易造成體重增加、脂肪堆積、糖尿病等問題。

2.經常食外賣或出街食

家長工作繁忙,未必經常有時間親自下廚烹調健康的食物予小朋友吃,所以通常會買外賣或出街吃,但如果外出吃飯時,沒有慎選食物,很可能攝取過多熱量,例如茶餐廳的炒飯內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卻缺少足夠的蛋白質和纖維;餃子的油脂與碳水化合物含量也相當高,即使只是水煮亦不宜太常吃。

3.吃飯吃太快

小朋友經常會因為想玩、想看電視而在吃飯時囫圇吞棗,但其實吃太快除了會導致消化不良,影響腸胃健康外,同時亦可能造成一天的總熱量攝取增加,因為大腦來不及接收飽腹的訊號,小朋友可能會在餐後很快又肚餓,然後又想吃零食,最後不知不覺就吃多了。所以巫醫生建議小朋友吃飯至少吃20分鐘,才能讓大腦產生飽足感。

4.靜態活動太多

隨著科技越來越普及,人手一部電話或平板電腦,就連小朋友亦不例外,有手機就可以乖乖坐一天,加上平日經常從事靜態活動,不知不覺「越坐越肥」。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建議,0至1歲的嬰兒每天應累積30分鐘的活動,例如趴、翻身、爬行、站立等;1至5歲以上的幼兒每日應累積3小時以上的活動,包括走路、跑跳,大一點的孩子可選擇踩單車、踢球等;6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累積60分鐘以上的中度至費力的活動,例如慢跑、球類運動、游泳等。香港衛生署亦建議,5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則應每日進行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

5.睡眠不足

《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指出,2.5至6歲的小朋友每日睡眠不足11小時,比每日睡多於11小時的小朋友發生肥胖的機率增加2.9倍,由此可見睡眠不足的確會引致肥胖。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曾公布的睡眠時長標準,0至3個月的新生兒應該睡14至17個小時;4至11個月的嬰兒應該睡12至15個小時;1至2歲的幼童應睡11至14個小時;3至5歲的學齡前兒童應該睡10至13個小時;6至13歲的學齡兒童應該睡9至11個小時。

改善肥胖方法

家長想改善小朋友肥胖問題,可以從四大方面著手,包括飲食、運動與身體活動、生活行為及藥物治療。

。飲食

要改善肥胖,最根本就是從飲手入手。除最基本的三餐正常飲食外,也須降低高熱量、營養價值低的食物,明白要小朋友完全戒除這類食物十分有難度,但家長可以逐步減少,例如飲品從全糖改成半糖、以天然原型食物取代零食。

。運動與身體活動

常言道:「減肥7分靠飲食、3分靠運動」,所以想小朋友減重就要配合運動。家長可以鼓勵小朋友從靜態活動轉變為動態活動,例如放下手機出外踢球、散步;運動強度方面建議少量多次、平均分散,不宜過於進取,讓小朋友的身體有時間適應活動的感覺,進而養成運動習慣。

。生活行為

除飲食和運動外,要改善肥胖,生活模式亦要有所改變,包括擁有充足睡眠、吃營養早餐、多吃原型食物等。另外,家長可以以身作則帶小朋友一起吃原型食物、多運動、避免熬夜,並且避免在小朋友面前吃零食或拿零食誘惑,為子女營造良好的減肥氛圍,才能有效減重。

。藥物治療

美國兒科學會15年來首次更新了治療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的指引,當中提到針對12歲以上肥胖(BMI≥95百分位)的青少年,建議醫生除了給予健康行為與生活型態的治療之外,也應該根據藥物的適應症、風險及好處,為肥胖青少年提供減肥藥物作為輔助。

資料來源: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Facebook


相關文章

【營養師話你知】小朋友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接觸糙米、紅米、糯米等

【牙醫話你知】如何處理牙斑?什麼是滲透式樹脂補牙?

【營養師話你知】不同脂肪對小朋友健康的影響

家長注意!小朋友缺鐵影響大腦相關結構及功能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