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爸爸媽媽之後有哪位父母不想盡量爭取多點睡覺時間,很多爸爸媽媽想把寶寶的睡眠時間盡量拉長,可是寶寶經常大半夜醒來的習慣一直都改不了!其實就算是寶寶或者是幼兒,他們也需要規律的作息時間,而規律的作息時間也大範圍地包括了飲食習慣和睡眠時間。只要掌握好寶寶的作息時間,家長才能夠準確地預算時間休息和處理其他事情。那該如何從寶寶的飲食習慣中調整他們的睡眠時間,讓家長也有一覺好睡呢?
寶寶的睡眠需求其實會逐漸地減少,從初生寶寶需要20幾個小時直到1歲前大概減到11-14個小時。因為寶寶需要從一個分不清日夜時間的狀況中開始學會適應日夜的規律,所以這時候就要靠家長給寶寶分配吃喝玩樂的時間來讓寶寶了解整天的作息。
影響寶寶的睡眠有很多因素,例如睡覺環境、太激烈地玩耍,還有飲食習慣等等。如果睡覺環境沒有太大的問題令寶寶感到不適的話,半夜裡寶寶起床喝奶也會影響之後的睡眠品質。為了避免這個情況,家長可以將寶寶睡前的奶量減少,盡量在睡前2個小時避免大量進食,讓寶寶不會在消化不良的情況下入睡,從而減少需要半夜餵奶的情況。
更多文章:【營養師話你知】鋅質對發育小孩的重要性 營養師:對身體代謝和免疫力有影響
如果幼兒開始到可以接觸固體食物的時候,家長們可以準備一些有助於舒緩神經,也有助健康發育,以及提升睡眠質素的食物給寶寶進食,例如含有色胺酸的牛奶、香蕉、小米粥,還有含有維他命B的肉類或蔬菜等等。另外,建議哺乳的媽媽們盡量減少攝取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飲料,以減少對寶寶睡眠的影響。
最後,每一個孩子的生理時鐘都有不同,因此調整寶寶的作息時間也會有所不同,需要時間讓寶寶慢慢的去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