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開始轉冷,不少父母為了想替寶寶保暖,都會像包肉粽般將他們包得密密實實,又或是替他們蓋上厚被,但其實這個做法是十分危險的,一旦口鼻被被子蓋住就有可能會窒息,增加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新手父母們在照顧初生嬰兒時要非常小心,要特別注意睡眠安全問題,小編整理了相關的5大注意事項,讓大家在這個冬天照顧初生嬰兒時更加得心應手!
跟據台灣衛生署統計,近5年資料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是台灣嬰兒十大死因之一,而且在冬天發生機率最高,多數與嬰兒睡眠環境有關,其中「窒息」是常見的影響原因。嬰兒猝死症是指初生至一歲的嬰兒在睡眠時突然死亡,且死因不明,尤見於不足三個月大的嬰兒,想減低嬰兒猝死的風險,避免憾事發生,父母們可以採取以下預防方法。
1.保持空氣流通
在冬天時,嬰兒房間的室溫最好控制在25-28度,過熱的環境可能會增加寶寶的心肺負擔;另外保持空氣流通很重要,家中門窗不要完全緊閉,最少要開一、兩扇窗戶,以免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令寶寶昏沉、倦怠,這也可以避免家中有人感冒時病毒停滯在室內,加劇傳染給寶寶的機會。
2.嬰兒有自己獨立的被子 切忌用厚棉被
即使冬天想替寶寶禦寒,他們睡覺時所覆蓋的被子都不宜過重,高度也不能掩蓋住寶寶口鼻,以免導致呼吸困難又無力掙脫棉被,釀成猝死的不幸意外。
另外擺放嬰兒在睡床上都有技巧, 應把寶寶放在腳能碰到嬰兒床尾的位置,給蓋的棉被應該以輕薄保暖為主,而且確保它只蓋到寶寶的胸部,又或者可以用上睡袋,是既安全又方便可以取代被子的選擇。
3.切忌太厚的衣服 使用「洋蔥式穿衣法」
一般來說,嬰兒只需要穿與大人或年紀較大的兒童一樣多的衣服,已經足夠保暖,而且嬰兒的新陳代謝功能很好,若穿太多會很悶熱,又容易出汗甚至染上感冒。3個月以下的寶寶在冬天睡覺時,可用「洋蔥式穿衣法」,即多層次穿著衣服,媽媽可在底層幫寶寶穿上薄薄的和尚袍作底衫,外層再穿上連身衣或長袖衫褲,謹記衣褲不要太緊以免限制寶寶發展。
3個月以上寶寶的身體與肌肉發展會變得活躍, 這時候他們的動作會愈來愈多,躺著的時候喜歡揮舞手腳,大家可因應寶寶的活動力與睡眠習慣使用防踢被睡袋。防踢被睡袋則可以讓手腳自由活動,同時有足夠保暖作用,對於正在發展粗動作的寶寶來說相對較合適。衣著的部分,可以不用再穿和尚袍,可選擇連身的蝴蝶衣或穿兩截式長袖長褲。
4.肚圍不要包太緊
不少長輩擔心寶寶的肚臍著涼,會他們用到肚圍,但切忌包得太緊!替選擇肚圍以透氣輕柔的款式為主,若包太緊反而會讓皮膚太悶而長出濕疹或皮膚炎。
5.避免趴睡或側睡
不少父母認為寶寶趴睡或側睡會更有安全感,睡得比較安穩,但事實上1歲以下的寶寶應盡量避免趴睡或側睡,因為兩者的姿勢都有機會引致窒息。由於寶寶年紀太小,頸部肌肉力量不足,不易掙扎或把臉移開被鋪,一旦口鼻被遮蓋著,就會吸入過多二氧化碳造成心肺負擔上升,增加釀成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