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作父母的,最想兒女快快樂樂,人生順順利利:進入好學校、遇到好同學和好老師、找到好工、遇到好老闆…人們都祈求順境,所以都不自覺地替孩子移除所有受傷的機會、將遇到失敗和挫折的可能減至最低、不願意孩子遇上困難,以為這才是關心孩子、才是稱職的父母,誰知孩子缺少一點一滴面對小逆境的經驗,到面對一些大逆境時,便難以跨過,不好的還賠上寶貴的生命!
近日各界關注學童自殺問題,矛頭指向加重學業壓力的考試、鼓吹競爭的社會風氣、資源不足的精神輔導服務等,教育局承認對問題責無旁貸,我們為人父母的,又是否多做了什麼?或者少做了什麼?以致孩子不能面對困難,被推到絕路?
1. 孩子有作好準備去面對逆境和轉變嗎?
對十多歲的孩子來說,生命中最大的挑戰在於學業上的轉變,所以特別難以適應學業上的幾個關口:中一的新環境、中四新學科和課程、中六的公開試壓力、大專的學習模式改變、畢業後尋找工作等等,父母有需要讓孩子作好準備去迎戰轉變,例如新生適應營、選科分享會、生涯規劃課、工作體驗計劃等,加上大小專家的建議,令孩子取得有用資訊,裝備好自己去適應新階段、面對困難!
2. 父母替孩子擋風雨、要擋到幾時?
人要成長,就必須在生活中有所經歷,這種經驗是任何人都不能教導的。父母太過溺愛子女,替孩子擋風雨、要擋到幾時?想想每次替孩子出頭,會否剝奪了孩子面對挑戰和解決問題的機會?你替孩子完成數學功課,將來也替他完成工作的計劃書嗎?你為賴床的孩子請病假、將來也替他向老闆請假嗎?你向孩子的老師投訴小組功課分工不公、將來也向他的老闆投訴用人不當嗎?甚麼是大逆境?甚麼是小逆境?孩子學習去承擔責任和面對人際關係的問題都是一種磨練,將來才會熬過大逆境。
3. 父母能夠接受孩子的平庸嗎?
電影界有「宇宙至強」,生活上卻沒有。有些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比子女更渴望勝出比賽,輸掉了,父母比孩子更憤憤不平,更要受安慰。想想人就是有個別差異和不同才能,以單一才能去比拼優劣的話,只會製造很多失敗者,若然讓孩子擴闊生活體驗,發展各方面的能力,孩子定必在某範疇表現較佳,得以增加自信!若然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最終還是苦了孩子。
4. 父母給孩子遺傳了樂觀?還是悲觀?
遇上逆境,家人的支持十分重要,但孩子也須學習抒解壓力和處理情緒,運動和大自然環境就有助減壓。不知道父母樂觀或者悲觀的性情會否遺傳給孩子,不過若果父母常常樂觀和積極地面對困難,相信父母的身教必定能夠起耳濡目染的作用,令孩子不鑽牛角尖,能夠面對現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