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8

7.2K

八爪魚家長﹣玩耍


最近有廣告鼓勵家長讓孩子每天起碼玩耍1小時,孩子不是每天都在玩耍中成長嗎?我大部分兒時記憶都是跟玩有關的,例如是玩玩具,玩動物,玩同學,玩自己,被人玩等等。兒時最珍貴的,就是玩耍的開心片段,很感激媽媽讓我玩,我常認為今天別人誇獎我頭腦快,或多或少因為兒時常想計仔整蠱同學所鍛鍊出來的。


 

孩子玩耍發展自我本能


早前參加一個關於IQ/EQ的講座,想起大學老師所說的20%現象,他說上課時學生只能接收到20%內容。那些年我是個十幾廿歲,打波多過食飯的學生,身體絕fit,20%是沒有問題,但廿年後的今天,做幾份工的我,經過整天的工作,晚上9時多坐定定聽書確實有難度,我一邊看着PowerPoint,一邊元神出竅,我估計自己大概只接收到5%。當台上的博士說到玩耍對孩子的重要性,看到slide列出孩子在玩耍中自我本能發展的各階段,倒想到與讀者分享,看看大家有否經歷過以下4個階段:

 

Imitative play(模仿性):例如孩子模仿大人的舉動

Symbolic play(象徵性):例如孩子把貓型玩具當真貓

Impersonation(擬人性):例如孩子玩玩具時代入角色(如玩醫生玩具時代入醫生角色)

Imaginary playmates(幻想性):跟幻想出來的朋友一起玩(成年人玩這些通常被稱為神經病)

 

 

 

功課壓力大 玩樂也要學習


自己曾經歷過這些階段,例如模仿父親講電話,在家拿着玩具槍扮警察走來走去,跟小狗公仔講話等等,那是我的快樂童年,相信也是很多人的童年。現在,孩子要面對功課壓力,家長要面對朋輩壓力,在希望為孩子「鋪一條更順的路」的大原則下,孩子及家長都在承受着龐大的無形壓力,而且家長更常常覺得孩子不是在學習就是在浪費時間,擔心子女的發展會比其他孩子「慢」,所以每分每秒都要學習,只可以玩有教育成分的,甚至要上課學玩,對於我及樂爸所擅長的,例如亂想、亂講及亂搞,一般都定性為浪費時間。

 

依博士所講,玩不是罪,孩子健康成長必須通過「玩」。試回想,若童年若沒有「玩」過,你現在會變成怎樣的人?我明白大家的矛盾,但減少1小時的學習,孩子真的負擔不起嗎?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爸媽必讀】揀啱奶粉病少啲?留意免疫營養成份 幫BB激增抗體!

工展會至抵優惠!ASFA家居衛生用品抵至25折

19歲港女濕疹爛臉致抑鬱停學 半年恢復光滑重拾自信

【牙齒健康】微創植牙比傳統植牙更快更無痛?一文拆解微創植牙特點!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