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2

3.5K

初生嬰兒要飲水?世衛:6個月以下不建議!4個幼兒缺水特徵

夏日炎炎,不少家長都會讓小朋友多喝水,以免中暑。也有家長認為,嬰幼兒同樣要多喝水,才可以有助散熱。事實上,世衛建議6個月以下嬰兒只要飲用純母乳,或者按照配方奶成份表上沖泡即可,不用額外飲水。專家指出,1歲以下初生嬰兒的腎功能尚未完全發育,腎臟無法即時排出過多水份,甚至有機會導致腦水腫!不過,嬰幼兒也有一些「身體警號」,告訴爸爸媽媽自己正在缺水。

更多文章:【跟住小編做媽咪】小編推介4-6個月嬰兒用品 口慾期不能缺少的法寶!

嬰幼兒需要飲水嗎?

台灣歐俊彥醫生指出,初生嬰兒的腎臟仍在發育,其排泄尿毒的功能約只有成人的五分之一,至一歲以後的腎臟功能才會接近成人。因此,他建議6個月以下的寶寶不用額外補充水分,以免引起「水中毒(腦水腫)」。「水中毒」的成因是寶寶在短時間內攝取過量水份,而令電解質不平衡、鈉離子過低,這樣會令寶寶食欲不振、繼而出現痙攣,嚴重時甚至會昏迷及死亡。

根據世衛建議,6個月以下的寶寶以純母乳餵哺即可,母乳中有超過80%為水分,已足夠為寶寶補充水份;配方奶方面,只要家長按標籤上所示的份量沖泡,同樣已會有足夠水份。

如何知道嬰幼兒身體有足夠水份?

雖然只要飲用母乳或7(水):3(奶粉)比例的配方奶即可,嬰幼兒也可以按尿量、尿的顏色和尿味道,來考慮要否飲用少量水。歐俊彥醫生認為,只要每日換約6次尿片、顏色透明、尿片亦沒有味道即可;如果尿液較黃或有味,則表示水分或許不足,可先增加奶量。如果嬰幼兒「厭奶」,則可逐次補充10-20ml的水份。

甚麼時候要開始養成固定飲水的習慣?

4至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開始加固,母奶和配方奶量會慢慢減少,因此可以逐少少量飲水,一次約50ml。而1歲以上幼兒的腎臟已開始成熟,可以讓幼兒每天固定喝水,一次100ml左右來補充水份即可。如果幼兒小便的次數減少;大便變硬、流血、難以大便而一直哭,則可以增加飲水量和次數,補充水份。

4個幼兒缺水特徵:

小便次數過少、顏色深黃
嬰幼兒哭鬧時沒有眼淚
外嘴脣乾燥
頭頂頭骨交接處下凹

台灣歐俊彥醫生提醒,也有些情況要為寶寶補充水份,例如發燒時的水份需求量高,家長可為寶寶補充多一點奶或水份;腸胃炎時同樣會令電解質流失,飲水以外也可以補充電解水,但不要飲用市面上的運動飲料。

 

 

 

 


相關文章

【兒童健康】家長誤信網上教學「自製蒸鼻器」出事 1個月大寶寶多處燙傷送院治療!

【超早產兒】21周胎兒腳伸出子宮 孕媽苦撐1月誕下750克超早產兒

慎選BB護臀膏 含致敏成分加劇尿布疹!小編推薦天然安全高CP值之選

【心臟移植】患心臟衰竭8個月大女嬰祈祈成功換心 ICU留醫24小時為關鍵時期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