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30

5.4K

南丫海難生還者 劫後餘生珍惜所有

2012年10月1日,叫人難以釋懷的一天,南丫海難沉船意外,是香港人一個沉痛的傷口。一年過去,傷痛依然,生還者鄭婉琪(Hebe)憶到當時情況,淚悄悄從眼角滴下來,她一家四口雖平安逃出死門關,但這海難帶給她的回憶注定伴隨一生。生命無常,何時生、哪時死,誰能預料,我們能做到的就只有珍惜當下。

 

意外陰影    不想坐長途船
沉船意外讓Hebe的右膝留下一個疤,不大也不小,驟眼看難以發現,就像海難帶給她一家的陰影,看上去已事過境遷,但內心深深處,還是有點點影響。這一年來,每每搭交通工具都感到緊張,意外後再沒坐過長途船,「朋友約我們去澳門,也因為不想坐船而推卻了。」Hebe說。

 

一家四口之中,只有Hebe的丈夫在海難後坐過長途船到中山服務當地孤兒,她和女兒坐過最長的船程就只有十分鐘的天星小輪,問她要怎樣去克服恐懼呢?「希望透過時間克服,慢慢來吧!」

 

一家四口    平安脫險
海難的情境,透過電視直播,深深烙在港人腦海裡,對死裡逃生的Hebe來說,當時既震撼又混亂。「看到船裡的鋼筋扭曲,有人受傷失去知覺,我從來都沒有遇過意外,實在很害怕。」

 

撞船以後,Hebe為了到甲板拿救生圈而跟家人分開了,後來更因船身傾斜而墮海,海水把她捲進船底,繩子纏上她的頸,勒著,那刻她以為自己要死了。而丈夫和女兒們則在船艙內,當時很多座椅都倒塌了,他們靠著僅餘的座椅承托著三人體重,也不知道能支撐多久。

幸運的是,Hebe最終能掙脫繩子,丈夫和女兒懸掛在座椅上二十分鐘後終獲拯救。由於Hebe首先獲救,先被送往律敦治醫院。先生和女兒獲救出船艙後,先生將兩個女兒送上橡皮艇,因為座位不夠,先生被安排登上另一艘船,因此一家四口分送不同醫院。

 

Hebe在送院後與丈夫聯繫上,知道女兒們平安脫險,但夫婦二人在接下來的幾小時一直找不到兩個女兒究竟身在哪家醫院,「丈夫肯定自己把女兒送上了橡皮艇,但隨著時間流逝,也沒有她們消息,眼見其他傷者都失去了家人消息,開始很擔心,丈夫甚至想一切會不會是只是幻覺……」幸好最後在凌晨一點多,一家四口終於團聚。

 

記下細節    毋忘上天恩典
意外發生後第二天,Hebe一家按照原定行程,與大女兒Rebekah的同學外出聚餐;第三天,女兒們帶著一臉瘀傷上學去。「當時想小朋友盡快回復正常,不要記住事件,不想她們繼續擔心。但其實表面上雖然努力過正常生活,但腦中卻不斷回想沉船片段,仍在與波濤駭浪鬥爭中。」

 

那段期間,Hebe坦言覺得「很混亂、不能接受、有壓力、難以適應」,但憑著信仰的力量,情況慢慢好轉。雖然想起這麼多人離開仍然會悲傷,但他們一家不會因此而忌諱提及海難情況,她和丈夫甚至還錄音記下細節,因為他們深信一家四口在這場傷亡慘重的災難裡能全部平安歸家,是上天給他們的奇妙恩典,他們不想隨年月忘記,所以記下細節,盼與後代分享。

 

歷經生死    學習放手
Hebe自言是一個緊張大師,但遇上海難後,心態已有所轉變。以往的她,對女兒的學業有很多計劃,也希望女兒能達到她的要求,「以前如果她們盡了力,但成績仍未如理想的話,我會很激動,也可能不自覺地說了些負面說話影響了小朋友。

 

現在雖然都會緊張,但盡量調節心態,不要將得失放得太大,教導孩子只要盡力了,便不需太介懷得失成敗,因為無論處境怎樣,我相信神都會看顧。」

 

海難之後,Hebe亦更明白當父母的需要適時放手的道理,「太保護的話,孩子會不懂求生。」當時Hebe的丈夫和兩個女兒在船艙內,救生衣卻只有一件,細女Esther不會游泳更需要他的照顧,所以他將救生衣給了家姐Rebekah,著她好好照顧自己。放手、信任七歲的大女兒應付得到是當時他惟一能做的事。

 

而其實孩子的能力往往超出父母所想,Rebekah和Esther雖然只是七歲和四歲的小孩子,但她們與爸爸同困船艙時,完全明白到處境有多危險,乖乖跟著爸爸的指示,安靜待著沒有亂動,Hebe也很驚訝女兒這麼勇敢和鎮定。

 

經歷過與家人分開,也與死亡如此貼近過,Hebe認為人生中最重要的始終是「一家人完整、平安」,珍惜大家的相處時間,同時也學會放鬆心情,不因擔心意外再次臨到而神經質地寸步不離守在女兒身邊。

 

人生難料    珍惜當下
今年十月一日,煙花不再,Hebe會與丈夫一起出席南丫海難紀念晚會,悼念39名死難者。生命無常,Hebe一家幸運地全部生還,但同時,這場意外也拆散了無數家庭。生和死,從來難以預料,就像Hebe所說:「當時大家心情十分輕鬆,出發去看煙花,誰想到下一秒已遇意外。」

 

作為一個無法預料生死的人,我們只能在每一刻,珍惜當下。

 

為南丫海難中的死難者和其家人送上最真摰的祝福,香港人與你們在一起。

------------------------------------------------------------------------------------------------------------------

經歷災難和面對死亡,對孩子的心理有何影響?家長又該如何幫助孩子面對?聽聽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臨床心理學家陸詠詩怎樣說。
B:BK MILK 陸:陸詠詩

 

B:如在災難裡有親人離世,孩子明白甚麼是死亡嗎?對他們心理有何影響?
陸:我們一般認為6歲以後的孩子比較能理解死亡的意思,知道人死不能復生。

6歲前的孩子,因為未能以言語清楚表達自己感受,所以焦慮、恐懼的情緒多從行為上反映出來,例如會容易發脾氣或過度沉默、害怕與父母分開、怕黑和獨處等,也會問死去的親人何時回來。

而6歲後的孩子除了會出現以上情況,也易與人爭吵、哭鬧,因不能舒緩焦慮情緒而產生不適感覺,如頭痛、胃痛,他們甚至會自責、內疚,問是否因為自己不乖而令親人死亡。

 

B: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走出經歷意外和死亡所帶來的陰影呢?
陸:經歷災難後,家長應盡量維持孩子日常的作息時間表,因為規律的生活能讓孩子重建安全感。如暫停孩子的所有活動,日常生活轉變太大,孩子反而要花更多時間適應,也會令他有更多時間胡思亂想。

 

B:家長應否再向孩子提起意外的情況呢?
陸:家長要以孩子明白的語言去幫助他們明白發生甚麼事,以及生命和死亡的意義。坦白、誠實地回答孩子的提問,安撫和舒緩孩子的情緒,如擁抱可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多鼓勵孩子表達情緒,如畫畫、寫心意卡等,也要接納孩子不尋常的反應。如果孩子情緒太不穩定,便要考慮尋求專業協助。

------------------------------------------------------------------------------------------------------------------

56封由父母寄給孩子的信,見證著母親懷胎十月的期盼、孩子呱呱落地,然後成長。
沒有驚天動地孝感動天,但每一頁,盛載著父母對孩子的深情記錄,屬於父母與孩子間一輩子的情感約定。

《給孩子的信》 各大書局有售,定價:$108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19歲港女濕疹爛臉致抑鬱停學 半年恢復光滑重拾自信

【牙齒健康】微創植牙比傳統植牙更快更無痛?一文拆解微創植牙特點!

【遊日注意】日本關東爆發「蘋果病」兒童孕婦屬高危人士 做好3招預防措施!

【初生嬰兒】新手爸媽必讀!預防寶寶尿布疹 必學日常3招護理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