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媽聽到「杜牙根」(根管治療)這三個字,第一個反應就是擔心,覺得這是不是很痛、會不會影響小朋友的牙齒發育。
其實小朋友杜牙根並不可怕,它是一種用來拯救嚴重蛀牙或牙髓發炎乳齒的治療方法。當牙齒蛀到牙神經(牙髓)時,如果不處理,小朋友不只會痛到吃不下飯,還可能讓感染擴散到其他牙齒甚至牙床。
而杜牙根的目的就是把發炎或壞掉的牙髓清理乾淨,再填入合適的材料保護牙齒,讓牙齒能繼續正常使用到自然換牙。
為什麼乳齒需要治療到牙髓?
你是不是會想:「反正乳齒會脫落,不治療直接等換牙不就好了?」
事實上,乳齒在小朋友的咀嚼、發音以及顎骨發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乳齒太早脫落,鄰近的牙齒可能會移位,導致恆齒長歪,將來需要更複雜的矯正治療。更重要的是,牙髓感染不只是牙齒問題,它可能引起臉部腫脹、發燒,甚至影響全身健康。
所以只要牙齒狀況還能保存,牙醫都會建議先做杜牙根,而不是拔掉。
小朋友什麼情況需要杜牙根?
通常在這幾種情況下,牙醫會評估小朋友是否需要杜牙根:

・乳齒受損
小朋友在日常活動中因意外而造成牙齒受損,出現持續牙痛。
・乳齒蛀牙嚴重
有些小朋友雖然沒有明顯疼痛,但牙齒已經蛀到牙神經,這時及早處理可以避免更嚴重的感染。
・細菌感染發炎
牙齒顏色變深或變灰;牙齦出現小膿包;或X光檢查顯示牙髓有發炎或感染跡象。
兒童根管治療怎麼做?
整個過程通常分一到兩次完成,視小朋友牙齒狀況而定。

1/ 檢查與診斷
正式治療前,牙醫會先替小朋友拍X光,評估蛀牙深度與牙根狀況。
2/ 麻醉
過程中會先幫牙齒做局部麻醉,確保小朋友不會感到疼痛。
3/ 清除受感染的牙髓組織
接著打開牙冠進入牙齒內部,把受感染的牙髓組織清理乾淨,並徹底消毒。
4/填充與修復
清潔完成後會用特製的材料填充牙齒內部,再用牙套封閉牙齒,讓牙齒恢復正常咬合與外觀。
小朋友會不會很痛?要注意什麼?
現代牙科的麻醉技術已經很成熟,大部分小朋友在治療過程中幾乎不會感到痛楚,只是會覺得牙齒被等移動的感覺。
治療後可能會有輕微痠脹感,通常一兩天內就會逐步減輕。家長可以讓小朋友暫時避免啃硬物或吃太熱太凍的食物,給牙齒一點時間適應。
更重要的是,治療後的牙齒雖然已經修復,但並不代表完全沒事,家長還是要定期帶小朋友回診所檢查,確保牙齒與牙套狀況穩定。
怎樣幫小朋友預防二次杜牙根?
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幫小朋友養成早晚刷牙、餐後漱口的習慣,並且選擇含氟牙膏來增強牙齒抵抗力。
飲食方面要少吃甜食、含糖飲料,多攝取高鈣食物幫助牙齒發育。定期牙科檢查也是預防蛀牙和牙髓感染的重要方法。
兒童根管治療與恆齒治療的分別
有些爸媽會好奇,小朋友的乳齒做根管治療和大人的恆齒治療有什麼不同?最大的差別在於乳齒的牙根會隨著年齡逐漸被吸收,為恆齒萌出做準備,所以治療方式會有所調整,不會像成人那樣完全封死牙根。
兒童牙醫也會特別注意治療過程的舒適度,讓小朋友在心理上也能接受,避免對看牙產生陰影。
總結
對小朋友來說,牙齒健康不只是笑容好看而已,它還關係到咀嚼、發音以及顎骨的正常發育。當乳齒出現牙髓感染時,及時進行杜牙根不但能止痛,更能避免日後牙齒排列和咬合的問題。當然日常也要做好口腔保健,才是幫小朋友守護健康牙齒最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