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585

新手爸媽要知4大常見皮膚問題 皮膚科醫生教分BB皮膚危急症狀

迎接新生命的喜悅無與倫比,寶寶幼嫩的肌膚比成人肌膚更為脆弱和敏感。許多新手父母常為了寶寶皮膚上出現的各種紅點、皮疹而感到焦慮。嬰兒期的許多皮膚狀況是正常且短暫的生理現象,但也有一些是需要治理的皮膚疾病。

嬰兒肌膚的三大獨特之處

1)嬰兒皮膚的厚度僅有成人的三分之一左右,尤其是作為第一道防線的「角質層」非常薄弱。這會令他們的皮膚更容易流失水分,導致乾燥;同時,外界的刺激物(如化學物質、細菌)也更容易入侵。

2)嬰兒的汗腺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排汗散熱功能較差,容易因汗管堵塞而長出熱痱。同時,受到來自母體荷爾蒙的影響,皮脂腺可能在出生初期分泌旺盛,導致出現新生兒痤瘡或脂漏性皮膚炎。

3)嬰兒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功能尚未成熟,對抗紫外線的能力非常低,極易曬傷。

常見且多半會自行痊癒的皮膚問題

以下4種是極為常見且通常毋需治療的良性問題:

1)粟粒疹 (Milia):在鼻子、臉頰或額頭上出現針頭大小的白色或淡黃色小丘疹,是由皮脂腺被堵塞所致,通常在出生後幾週內會自行消失。

2)新生兒毒性紅斑 (Erythema Toxicum Neonatorum):表現為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中央可能帶有白色或黃色的膿皰,像被蚊蟲叮咬過,會遊走到身體各處,但成因尚未明確,可能與免疫系統對環境的適應有關。不過,紅斑對寶寶無害,亦無傳染性,通常在出生後數天至兩週內自行消退。

3)新生兒痤瘡 (Neonatal Acne):類似青春期的痘痘,主要出現在臉頰和鼻子周圍,是受到母體殘留荷爾蒙的刺激所致。保持臉部清潔乾爽即可。通常在幾個月內會自行改善。

4)脂漏性皮膚炎 (Seborrheic Dermatitis) / 頭泥:在頭皮、眉毛、耳朵後方出現油膩、黃色的鱗屑或皮屑。可在洗澡前15分鐘,用嬰兒油或橄欖油輕輕按摩頭皮,軟化皮屑,再用溫和的嬰兒洗髮精清洗,切勿用力摳抓。

出現皮膚病徵兆  需及時就醫

雖然多數皮膚問題會自癒,但若出現以下情況,則代表可能是皮膚疾病的徵兆,應盡快諮詢兒科或皮膚科醫生。若寶寶表現出極度不適及伴隨全身性症狀,例如寶寶的皮膚問題同時伴有發燒、精神不振、食慾減退、異常哭鬧、劇烈搔癢或嗜睡,這可能是嚴重感染的跡象,必需立即就醫。

另外,皮疹出現以下情況,都要加以注意:

-水泡或膿皰:特別是迅速擴散或充滿混濁液體的水泡,可能是細菌(如膿痂疹)或病毒(如皰疹)感染。

-瘀點/紫斑:這可能是皮下出血的跡象,可能與凝血功能問題或嚴重感染有關,需緊急就醫。

-大面積紅腫或迅速蔓延的皮疹:快速擴散的皮疹可能意味著過敏反應或感染正在加劇。

預防勝於治療,做好日常照護包括溫和清潔、勤加保濕,選擇寬鬆、透氣的純棉衣物。勤換尿布,保持臀部乾爽,每次換尿布時用溫水清洗寶寶臀部,盡量減少使用濕紙巾。在皮膚完全乾爽後,塗上一層含氧化鋅(Zinc Oxide)的軟膏作為隔離保護。外出時,請使用物理性遮蔽,避免曝曬。

當您對寶寶的皮膚狀況感到不確定或擔憂時,不要猶豫,適時尋求醫生的幫助,不僅能讓您安心,更是給予寶寶最即時、最正確的照護。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盧景勳醫生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兒童健康】新手父母盲信「AI醫生」問診 3歲女童咳嗽發燒拖1個月慘變肺炎

【兒童健康】家長誤信網上教學「自製蒸鼻器」出事 1個月大寶寶多處燙傷送院治療!

【擇日子生B】半夜剖腹產增2大風險 ICU醫生不建議:安全生產才是「好命」第一步!

【超早產兒】21周胎兒腳伸出子宮 孕媽苦撐1月誕下750克超早產兒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