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總有很多事想做,但沒有幾多件事能圓滿,留下的就只有遺憾。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也曾對我們有不同的期望;我們亦將這些期望加諸下一代。「期望」本身並沒有壞處,但若然父母過份要求孩子承傳和承受我們未完成的期望,好像有點對他們不公平之餘,亦不理性。
曾有位母親跟我說,兒子中三還未畢業便離開學校,她只想孩子能學多一點知識,要求兒子能大學畢業,她反問:「是否自己要求過高?」如果讀者以母親身份來感受這番話,可能都會反問:「為何兒子不能好好地完成中三?」
事實是該母親是位家庭主婦,十多歲完成中三後,因為家計問題而失去讀書的機會,之後便出外工作謀生。曾做過文員、待應,不久便認識到丈夫。丈夫是個生意人,家庭經濟狀況不俗,結緍後不久他們便生下了兒子,母親順理成章便把全副精神投放在照顧兒子上。
兒子漸漸長大,母親向兒子訴說自己的成長經歷,又把自己未能圓滿的願望與兒子分享。母親一直認為在原生家庭成長,家中重男輕女的觀念影響下,使她失去獲得高學歷的機會,這亦造成了她成長的遺憾,而她認為有較高學歷便可有一番成就,不致於只當一名家庭主婦。兒子當然不以為然,母親亦不自覺給予孩子加倍的期望和壓力。
結果,當我反問母親:「是否未能獲得較高的學歷,就一定沒有成就?」答案在此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母親有否意識到成就和學歷掛鉤的論調,其實都是母親加諸於兒子身上,並非真理。父母把自己累積到的經驗和價值觀的結論套在孩子身上,出發點相當正面,但父母的行為令結果背道而馳;期望不一所產生的分歧,容易引致雙方關係破裂,輕則信念發展分道揚鏣,重則雙方精神角力,心理健康受損,適得其反。
父母們,不要把一己榮辱加於孩子身上。今天努力多一點,免得有遺憾。世上可沒有父母夢,子女圓。
Image courtesy of Getty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