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8

4K

理性思維:學習「對事不對人」

 




近日,年輕一代常被指「憤怒青年」、「偏激份子」,常常令人認為他們有種為反而反的心態。

 

其實很多的時候,偏激都是來自偏見(Prejudice),當我們對事情或人存有偏見,自然便會使用「直覺」去作批判的準則,而往往這些批判,便在無形中被我們腦海中的偏見所影響。偏見所帶來的,並不止於偏激,甚至會引來歧視的行為。因此,在這「怒火街頭」的社會,我們需要保持理性,才能避免成為「憤青」。學習理性分析、「對事不對人」便是減少偏見思想的方法之一,家長尤其可以協助孩子從小培養凡事「對事不對人」的理性批判方式。

 

例子一:

當看見一個「金毛後生仔」在街上吸煙,請不要向小朋友說:「金毛仔全部都係咁,又食煙又學壞哂。」

 

這樣的說話,因為這會令孩子對「染了髮的年輕人」產生偏見,因為並非所有染了髮的年輕人都是學壞了和吸煙的。我們應該說:「吸煙這行為並不可取。」我們應該教育孩子應該針對不恰當的「行為」而非針對某一個群組的人去作批判。

 

例子二:

當看見一位紋身漢與一位老伯爭執,有不少家長會立刻說:「呀仔你睇!個紋身漢欺負個手無寸鐵既伯伯啊!」

 

常說這樣帶有偏見的說話,會使小朋友習慣了以直覺和「常理」去進行批判。以這例子來說,我們很容易被代表性捷思(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只抓住某個特徵而直接推斷結果)所誤導:老人家被「常理地」認為必定是較弱的一方,而紋身漢則相反。

 

所以我們第一時間都會認為必定是紋身漢欺負老伯,但當我們利用理性分析時,會多想到一些可能性,例如:紋身漢是老伯的兒子,他只是想勸不願就醫的老伯去看醫生?

 

因此,家長從日常生活中該以身作則,多教育小朋友以從多角度、理性地分析後才去進行批判,孩子們便會有樣學樣,漸漸學會不被直覺、捷思等誤導,成為「理性份子」了!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小朋友吃飯都有學問?專家:養成一家人同桌吃晚餐的習慣 影響孩子一生!

【1-5歲教養】教導孩子「分享」,爸媽要知道的「分齡」法則!

【教育方程式】自動自覺唔容易?3招改善孩子拖延陋習

【我想感謝的人】生於草根不自棄 生性女以文答謝母親:「她是我的超人」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