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5

5.6K

過分溺愛是原罪!4招拒絕讓子女成「港孩」!

子女在每個父母眼中都是掌上明珠,由出生到長大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最好。然而,怎樣才說得上是「最好」?假如對子女過份地好、照顧過份地周到可能會「愛你變成害你!」

近年大家經常談到的「媽寶」、「港孩」,即是指自理能力低、情緒智商低及抗逆能力低的小朋友,例如3、4歲的孩子不懂穿襪,5歲的孩子不會自己換衣服;有社工甚至分享有個案是中學生仍要父母執書包、對功課,大學生面試或住宿舍時仍要家人陪同,似乎有「港孩年長化」的跡象,情況令人擔心。

而問題正正出自於「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無時無刻在子女頭頂盤旋、為子女遮風擋雨。這種過份溺愛,使子女無法在成長過程中學習自主獨立與負責任,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過分依賴身邊的人,變得極為自我中心,絕對不是對孩子「好」!

要避免子女成為「港孩」,父母要學懂以下4招:

1.別過度讚美子女

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得好,父母絕對需要以正面的態度去稱讚他們,這樣無疑能增加子女的信心,亦讓他們摸索到那些事該做與不該做,推動子女進步。但嚴格說來,拿捏分寸是相當關鍵的,千萬不要過度地吹捧孩子或事事都讚美、不分青紅皂白,這會讓子女的自信心膨脹,反而無助於成長。例如:父母可以在孩子完成一項成就時給予具體讚美,:「囡囡很乖巧,肯自動自覺做功課。」而不是一直無謂的告訴他「你好棒、好聰明,你是最厲害的!」,如此一來,孩子的自尊與自信心過高,在遇到挫折時,便無法接受「自己不是最棒的」這個結果。

因此,要適當地稱讚他們,也應適時教導孩子「勇敢嘗試,接受失敗」,在成長過程盡力學習,與自己比賽才是更重要的。

2.別用物質寵壞子女

現今的生活質素越來越高,小孩普遍都是食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有部分父母更會不斷滿足子女的要求,年紀少少已經給予很多零用錢,子女想要甚麼就給甚麼。這種孩子必然不懂珍惜物品,更會養成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孩子的價值觀一旦被扭曲,往後就很難教。父母不能任由孩子予取予求,這種舉動很容易寵壞小孩,讓他們覺得不需要付出任何勞力,就能得到一切物質滿足,無形中培養出一批批小公主與王子。

父母可以透過一些小遊戲讓孩子體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重要性,例如孩子若完成指定的小任務,經審核通過後,就有小獎品鼓勵,訓練孩子的責任感,同時讓他們感受耕耘後的美好收穫。

3.讓子女吃點苦 學會堅持

父母絕不要抱著一個心態:「孩子年紀還小,他們應付不來的。」就把事情幫他們做好,總想著等孩子大一點再說,但是一年一年等下去,等到孩子夠大了,你也已經叫不動他們了!這樣其實無形中會抹煞了子女學習自主獨立的機會。此外,更會導致在物質條件過分優裕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

家長應有意識地讓孩子吃點兒苦,適當地把吃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例如,當子女在寒冷的冬天不願起床、懶惰不想自己拾書包、走樓梯走到筋疲力盡的時刻,父母可以鼓勵、誘導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鬥爭。抓住一點一滴,不在一件件小事上讓步,不要替他們代辦,這都是必要的。

另外,亦可以透過延遲滿足,增強孩子的自控力與堅持,可以以正面地跟孩子說「你要的那個玩具我會買給你的,但要等你完成功課再說!」「媽媽知道你餓了,但爸爸還沒回家呢,我們等爸爸下班回來一起吃。」

4.讓子女分擔家務

父母的天性就是會悉心照顧子女,處處為他們打點,更不用說要讓他們勞動做家務。要孩子獨立,首先是「不要做孩子的秘書」,應放手給孩子做事,適度給他承擔後果,才能逐漸訓練獨立,
打破「反正爸媽會幫忙做」的心態。

孩子愛玩無可厚非,但建議從小就建立分擔家務的好觀念,專家認為,做家務能帶給小孩許多好處,例如每做好一件大人吩咐的任務,孩子會特別有成就感,漸漸能培養他們處理事情的能力。當然,指派給孩子的家務,必須是他們能力所及且安全的;或許,父母可以請小孩從整理自己的房間做起,摺被單枕套、收拾玩具、掃地拖地、擦拭桌椅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父母要學懂適時放手,放膽讓子女嘗試獨立解難,不要怕他們會受傷或失敗。無論苦與樂都是成長的過程,當中他們必定有所得益;有時候放手才會得到更多,到時你便會發現其實子女的能力是遠遠超乎你想像。


相關文章

【兒童節目】幼童沉迷看《CoComelon》猶如興奮劑會上癮 推薦10個低刺激性節目!

吸煙10年老公有意戒煙卻無從入手 心急港媽求問網民經驗分享:一嚟佢就情緒低落又躁底...

父母長期用汽水沖奶粉 致4歲女兒滿口蛀牙糖尿病身亡

【幼兒安全】2歲半男童疑貪玩用毛巾按壓初生妹妹的臉 險致其窒息!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