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家長留言,內容大意是投訴女兒就讀的小學其中一位老師缺乏愛心處事不當。因那位老師給全班同學送復活蛋,但有4位同學沒有,而她的女兒便是其中一人。
那位家長說只因女兒上課玩文具及忘記帶視藝工具導致得不到獎勵,從而感覺被孤立起來,進而令到心靈大受打擊,家長要用很多時間來開導。
通常這種留言會引起支持和反對的兩班人的辯論。有人支持那媽媽,說這種處理方法帶給孩子的心靈傷害很大,會認為自己比別人差,而孩子也不是大錯,不應用這個手法去教導孩子。另一方面,有人亦會說那媽媽是怪獸家長太保護小孩,不想讓孩子面對挫折,而且老師獎罰分明是沒有錯的,家長應教導孩子改正錯誤。 這些討論各有各看法,每人也有自己的道理,你自己可選擇支持那一種。
這件事看來,老師有錯嗎?在我看來沒有,當然做法可以好一點從而令學生不太難過。而家長有錯嗎?家長害怕子女受到打擊,可能影響成長,從而十分緊張。但我們不是常常教導要獎罰分明,有錯便要受罰,如果做錯事但能跟其他人受到一樣的讚賞,那孩兒便不會很認真看待自己的問題,也不會為自己做錯而改過。
家長如果害怕子女心靈脆弱,那應該從少便應教導他們正確的觀念,有錯便會受罰。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也太放任,有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事但家長老是說他還小,不要責罰他吧,慢慢地孩子便會認為做錯事沒有什麼大不了,長大後這種態度便很難去改正,而遇到更大的問題時更不懂怎樣面對。例如身邊的朋友很多時當孩子做錯事時,他們便說你再犯我便不帶你去公園等等,但他們從來沒有真的實行,那孩子慢慢便不相信做錯事會被罰。
所以,愛護子女不一定不會處罰他們,有時候適量的處罰也是另一種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