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2.5K

【ADHD】懷疑子女專注力不足或過動症?教你簡單3方面及早判斷!

子女總是坐不定在亂跳、玩具玩幾分鐘就要換、又經常遊魂般忘東忘西,即使管教他們也是屢勤不聽,家長不要馬上標籤這是頑皮的表現而責怪他們,這有機會是患上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

更多文章:【親子教養】爸媽必學6大管教孩子竅門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管教小朋友唔需要又打又鬧 3招令孩子主動聽話

雖然有專家曾指出幼童本來就比較活潑、難以控制自己及專注力較弱,因此一般到6歲之後診斷過動才算準確。但亦有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曾指出,如果小朋友是患有ADHD,在2至3歲的時候就有跡可尋,行為表徵與一般孩子不同,而其症狀可能會影響到整過成長過程,因此如果家長能在幼年時期辨識出子女有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的症狀,就可以及早作出相應的治療措施及使用有效的教養方法,以免影響子女日後的學習興趣或社交生活。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是指大腦運作與別人有明顯差異,ADHD兒童與同齡的人比較:專注時間短、衝動、易分心,這個特質會存在一輩子,有機會影響到他們在學習、生活及社交方面的表現。

更多文章:【教養心得】全球父母都在學 英國凱特王妃的5大育兒心得!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嚴厲管教反而適得其反?想當優秀父母切忌4大錯誤教養方式!

雖然ADHD到目前沒有一個確切原因或是根治方法,但越早識辨子女有ADHD,便可以「對症下藥」改善其狀況,有疑慮的家長們不妨參考以下行為特徵,判斷孩子是否患ADHD:

1.持續性專注力不足
在嬰兒及學前年齡的階段,一般只能在遊戲時難以集中精力上表現出來。而學齡期的小朋友則會有更多表徵,他們同樣不容易投入單一活動,即使要寫幾個字都會分心,需要很長時間少能完成功課;當要靜止聆聽別人一段時間,就會及發呆分神或是手舞足動要做其他事;另外經常接收不到指令,轉個頭又會忘記了,即便有聽見,但對於指令的處理整合仍是有困難,因此做事有欠條理。

2.過份衝動及不耐煩
嬰兒及學前幼童容易感到煩躁,經常過度哭鬧,兼且久久未能平復情緒,另外會出現進食及睡眠問題。

而年紀較大的孩子總是表現得不耐煩,老在別人說話時插嘴或是難以保持安靜,說話過多;與別人論流玩遊戲時,總是拒絕等待,直接插隊;此外更難以控制自己情緒,遇到丁點不滿意的事情就容易情緒激動。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管教小朋友唔需要又打又鬧 3招令孩子主動聽話

更多文章:【親子教養】爸媽必學6大管教孩子竅門

3.過高活動量

孩子總是不能安坐,身體動個不停,不能靜下來,因此難以持續一段長時間進行靜態的活動,例如吃飯、看書或聆聽故事等。另外時刻都處於興奮的狀態,好像有無限活力般跑來跑去、爬高爬低、跳上跳下,要安靜停下來一刻都很困難。除此之外,孩子亦會講話不停,或有意無意地製造聲響。

家長可以根據上述行為特徵作為初步的識別,但並非子女有出現這些情況就代表是ADHD,要注意以上行為至少要持續6個月,並在兩個以上的環境中出現,即是孩子不論在家裡中或是幼稚園都會有同樣行為表現才有可能患上。如子女持續地有上述表現,建議家長盡快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作進一步的診斷,及早的治療絕對有效改善ADHD的相關症狀。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幼兒情緒】小朋友放學後總是鬧情緒?心理學家建議4個方法幫孩子改善!

小朋友做功課慢代表患ADHD? 專注力不足和上學適應期的3個分別

【1-5歲教養】教導孩子「分享」,爸媽要知道的「分齡」法則!

【教育方程式】父母切忌5種行為 傷害子女弱小心靈!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