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11月,相信各位爸爸媽媽都正忙於為家中幼兒準備幼稚園面試,若早前為小朋友報讀了多間幼稚園,現在更是忙不過來,每個星期都要預備好材料和心情應付面試。幼稚園是孩子人生學習的第一階段,家長都希望為他們報讀一間最好、最合適的,為子女未來的學習里程奠定良好基礎。由選擇幼稚園到預備幼稚園面試,家長都面對不少疑問,到底報讀幼稚園有什麼注意事項?由保良局屬下一眾幼稚園校長為大家逐一解答!
Q1: 學業為重的傳統學校及標榜愉快學習的Happy School,家長應該如何選擇?
A: 香港的教育以考試及評估為主導,有家長認為不宜過早給予小朋友太多壓力,應該給予他們一個快樂童年,因此選擇幼稚園時都會傾向Happy School,但同時亦會憂慮就讀Happy School或會窒礙孩子未來銜接小學課程。
保良局方王錦全幼稚園林佩儀校長表示,不少家長認為Happy School是無憂無慮、非催谷型的教學模式,只着重課外活動參與,學業成績反而是其次,但其實Happy School及學業成績並非完全對立,兩者可同時兼備。
林校長指出,「Happy School」意指可以讓小朋友愉快學習的地方,現時不少幼稚園都會以此為辦學宗旨,包括保良局。學校會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營造一個溫暖的學習環境,透過正面的師生互動及多樣化活動,讓小朋友可以愉快地學習,「只有愉快地學習,小朋友先可以掌握(知識)得更加好。」
Q2: 辦學團體屬下的幼稚園與其他幼稚園有何分別?
A: 保良局李徐松聲紀念幼稚園何蘭生校長指,辦學團體屬下的幼稚園有龐大的人力物力支援,不論是財務、行政、員工督導、課程內容等都有不同的指導工作,讓學校可以專注教學。另外,辦學團體屬下的學校不論是課程、環境設計、學校計劃等都各有特色,學校之間可以彼此學習,交流良好心得和經驗,更可以共享資源。
何校長表示,由於辦學團體屬下有不同教育單位,包括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甚至是大專院校,單位之間緊密合作、環環相扣,雖然未能提供「一條龍」直升服務,但各院校有共同信念和目標,能一體化全力支持小朋友的全能發展,「家長之所以會放心讓小朋友在辦學團體屬下的學校學習,其實是信任該辦學團體。」
除此之外,就讀辦學團體屬下的幼稚園學生在轉校時亦更容易。以保良局為例,保良局在全港18區都有幼稚園,假如小朋友因搬家等因素而需重新選擇幼稚園,校方可以協助轉介並簡化插班程序,學費有機會可以直接轉交至新學校,一些基本物品如校服、書包等亦毋需重新購置,最重要是各間幼稚園的課程大同小異,小朋友更容易適應及銜接。
保良局亦設置了不同基金,如保良局李兆忠優質教育基金、保良局粵劇發展基金、保良局李樹福創意科技教育發展基金等及保良局學童快樂成長基金,除可幫助學校提升教學質素,部分基金更能幫助在情緒及學習上有需要的學生和家庭。
Q3: 家長可以透過哪些方面了解幼稚園的語文、學術水平?
A: 「環境創設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元素。」保良局田家炳兆康幼稚園張鳳媚校長表示,語文是現時「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下一個很重要的教育範疇,主要透過聽、說、讀、寫去發展兒童的語文能力,而環境創設正正可以作為一個「啞老師」讓小朋友學習語文,「透過校內的硬件配套設施,小朋友可以潛移默化地學習到語文。」
除環境創設外,學校的學習氣氛及教學內容對小朋友學習語言亦十分重要。張校長認為,想小朋友學好語言不能一味只灌輸深奧知識,如何讓小朋友從生活經驗出發,應用課堂學習到的兩文三語才是最重要。因此學校會安排不同圍繞生活日常的活動予小朋友參與,例如買賣、醫生與病人遊戲等,透過在遊戲中愉快地學習,小朋友可以迅速掌握到語文知識,「無論中文定英文都是透過互動學習,當然最重要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互動,包括師生及小朋友之間的溝通。」
張校長又指,自然語境對小朋友學習語文亦十分關鍵,學校都希望可以營造一個自然的語文環境予小朋友,讓他們自然地學習語文。以保良局為例,除英語外,保良局亦十分重視母語教學,由多年前已開始為學生及老師教授粵語正音課程,希望可以藉此改善小朋友的發音情況,同時訓練母語表達能力,「小朋友學習語言通常由母語開始,所以要先建立好粵語正音,再學習其他語言。」
Q4: 家長是否應該選擇一間鄰近住所的幼稚園?
A: 保良局莊啟程幼稚園幼兒園盧巧藍校長認為,選擇幼稚園時除要考慮學校的配套、課程、師資等因素外,學校位置是否可以配合兒童成長需要亦十分重要。她指出,幼兒最基本的成長需要就是睡眠,一個3至6歲的小朋友每日平均需要睡9至12個小時,如果孩子居住地方距離學校太遠,小朋友每日要花數小時在交通上,長遠不利他們成長。
盧校長又認為小朋友熟悉自己的社區,有助他們的自身學習,因為小朋友的發展是由內至外,最理想的做法是先讓小朋友認識自己、家人、社區,再逐步擴展至其他地方。她建議可行的話,家長盡量選擇一些鄰近自己居住地方或同區的幼稚園會比較好。
而保良局屬下幼稚園在招生過程中,會事先了解小朋友的居住地方,如果發現小朋友住得比較遠,會致電家長了解原因,並主動關心小朋友的作息習慣,「希望讓家長感受到,即使未入讀,學校已經察覺到小朋友的需要。」此外,幼稚園亦有自設校車服務,接送同區沿線的學童上下課。
Q5: 選擇幼稚園時,是否應該同時考慮未來升小路向?
A: 對於升小事宜,盧校長澄清,香港沒有一條龍升小政策,除私校外,其他就讀免費幼稚園的學童皆是透過「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升讀小一。至於家長應該如何為孩子挑選合適的小學,她認為要視乎小朋友的能力、性格和需要,畢竟每間小學各有特色和風格,有些是偏向傳統學術型的,有些則是傾向happy school,要小心選擇。
為加強家長認識升小流程,保良局屬下幼稚園會定期舉辦升小講座,並強烈建議家長帶小朋友參加不同小學的開放日,體驗及感受學校的學習氣氛;另外,校方亦會提供建議予家長,讓他們了解自己孩子的興趣、能力等,再推薦入讀某類型的小學,「當然最終決定權在家長手中。」
由於保良局屬下有不同學校,如果家長有需要,校長可以撰寫推薦信,甚至有學費減免,「因為同屬一個辦學團體,所以我們會有這方面的措施,增加家長成功報讀心儀小學的機會。」
Q6: 可以如何提高孩子成功入讀心儀幼稚園的命中率?
A: 作為家長,當然希望小朋友可以入讀心儀的學校。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葉彩玲校長表示,若家長希望提高入讀心儀幼稚園的命中率,最好事先做好充足準備,面試前先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學模式等背景資料;而面試當日則應該穿著合適的衣着,保持愉快及放鬆的心情,配合學校安排,做好自己,「享受過程,以平常心面對,不成功亦不要怪責小朋友或自己,因為還有很多因素影響,未必是小朋友表現不好。」
Q7: 對於仍在選擇幼稚園的家長,有甚麼建議?
A: 保良局莊啟程夫人幼稚園曾淑玲校長建議,家長為小朋友選擇幼稚園時,除要了解子女的性格特點和興趣外,亦可透過教育局及各間幼稚園的網頁,了解心儀學校的背景資料,包括以下方面:
1. 課程內容及教學模式:課程和教學模式是否切合孩子的需要和能力、能否達至全人發展、是否可以培養孩子正面學習態度等
2. 家校溝通和教學理念:不同學校的教學理念不一,最重要是找到一間與自己理念一致的學校,家校合作以同一步伐教育小朋友,才能達至最大效果;同時亦要了解學校會否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絡,讓家長能清楚了解孩子在校情況
3. 師資質素:包括老師的教學經驗和態度、教學團體是否穩固、老師是否願意和家長溝通等
4. 環境創設:學校環境設計及設施良好有助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同時亦能反映學校和教師特色
5. 孩子喜好:小朋友對學校的印象是否良好、開放日會否樂而忘返、在學校是否開心等亦是考慮重點之一
6. 外評報告:受教育局免費教育資助的幼稚園會定時公布質素評核報告,報告中會詳細列明學校的優點,能夠反映學校現況,值得家長瀏覽
幼稚園作為兒童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爸媽為孩子選擇幼稚園時都十分慎重,會再三比較和篩選。除了學校的教學內容及師資質素外,其實最重要都是要了解學校是否切合孩子需要及能否為孩子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孩子永遠是考慮的第一要素。新學年已過去一半,來年小孩要升讀K1的家長,是時候為孩子做好準備了!
保良局屬下幼稚園網站: https://www.poleungkuk.org.hk/plkkgs/a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