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今年7歲,每天出門返學見到大堂保安姐姐,也不願意主動打招呼、叫早晨;爸媽帶她出席親友聚會,小玲都很被動,呆呆的樣子,雖然媽媽經常點她叫人,她仍是害羞沒說話,覺得她沒禮貌。媽媽擔心小玲日後不懂與人相處,缺乏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獨生仔女更易變港孩?5招建議讓爸媽放下憂心!
首先父母要認清楚孩子「不願意打招呼」並不是「沒有禮貌、沒有家教」
父母好容易因孩子經常見面不向人打招呼,被父母責罵他「沒有禮貌、沒有家教」,誤會孩子不肯打招呼是一種故意不合作、不禮貌的態度和行為。其實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些比較慢熱內斂的,好像小玲面對陌生人或甚至熟識的親友,也不習慣用說話表達,不代表孩子不尊重對方,不理他人,而是她內心有很多擔心、膽怯、緊張,不知說什麼,不知怎樣說、怕講錯說話;但他們或會用微笑、點頭代表打招呼。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小朋友唔願沖涼 家長企硬無用!教你兩招解決
父母要多觀察孩子表達「友好的方式」,把孩子隱藏的、別人不察覺的心意和行為表達出來,讓孩子知道你明白他,也令對方理解孩子的回應方式,減少尷尬和誤會,例如說「孩子有點兒不好意思,需要一些時間熟習,稍後就會好起來」,讓他感覺安全、輕鬆就容易與人接觸和說話,千萬不要把孩子見面不打招呼,全部歸類為「沒有禮貌」。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孩子扭計買玩具 家長「回應訴求」四部曲
切忌當眾強迫孩子向人打招呼
這只會令孩子更加抗拒、緊張,甚至發脾氣。請停一停、深呼吸讓自己心情調節過來, 想一想其實孩子不是故意和你作對,他當時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孩子表示曾經在餐廳遇見老師,父母硬要她一起向老師打招呼,但她不想,便被責駡「沒有禮貌」,她覺得父母在旁時,就不知向老師説甚麽,很尷尬不自在。父母需要接納、認同孩子,耐心聆聽,了解他的困難,慢慢鼓勵和引導他應對的方法和表達。
即時肯定讚賞孩子進步行為
父母主動留意孩子,當他有一些打招呼的心意或行為,要即時表達欣賞,給他子一個肯定的笑容,拍拍他的肩膊表示他做得好好,增強他的信心和動力繼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