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8

4.2K

【爸媽注意】小朋友發高燒,隨時有可能是患上腦膜炎的警號!

相信毎個小朋友在成長階段都曾經歷過發燒,看似小毛病,卻令不少家長感到緊張。擔心孩子會因而「燒壞腦」。發燒所導致的後果可大可小,對小孩腦部發展可能有長遠影響。有見及此,兒科專科醫生 楊允賢醫生將為我們講解更多有關發燒和腦膜炎的資訊,並解答坊間迷思。

小孩為什麼會發燒?

楊醫生:發燒其實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常見的病徵,是身體的免疫系統抵抗疾病的自然反應。引起發燒的原因有許多,常見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丶支氣管炎丶肺炎丶扁桃腺炎等。

體溫多高才是發燒?發燒時應怎樣處理?

楊醫生:體溫會隨著年齡丶氣候和衣著而有所不同,但普遍來說38℃(100.4°F)或以上便是發燒,如達到39.5℃(103.1°F)或以上便是高燒。發燒本身對健康的影響比較小,主要是視乎病因,家長反而要注意發燒的處理方法,例如:

如體溫超過40°C(104°F)便需立即求醫;若遇到情況如:呼吸困難丶嚴重咳嗽或胸痛、面色蒼白或轉藍、皮下出血跡象、昏迷、神智不清、癱瘓、持續抽搐、頸梗僵直 ‧ 嚴重嘔吐腹瀉、脫水等現狀,更需立即到急症室求診。

發燒會不會「燒壞腦」?

楊醫生: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發燒會對腦部或神經組織造成永久性的損害,有傳發燒會燒壞腦都是因為孩子患了影響腦部的疾病,例如腦膜炎丶腦炎等。如果不及早求醫,可能會對腦部造成損害甚至引發後遺症。

什麼是腦膜炎?如果患上怎麼辦?

楊醫生:腦膜是包裹腦組織和脊髓的保護薄膜,腦膜炎則代表腦膜受到病毒丶細菌丶真菌等病原體引起的感染。多種病原體可以經空氣進入體內,再由血液傳到腦部,亦可由中耳炎、鼻竇炎或肺炎等病症引起,傳入腦部引發腦膜炎。

引起腦膜炎的病原體有很多種,當中以受病毒感染的腦膜炎比較多,通常不是很危險;腸病毒丶單純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都可能導致病毒性腦膜炎。

受細菌感染的腦膜炎就比較嚴重,早期症狀和流感很相似,沒有特有病徵,後期可能會發高燒丶劇烈頭痛丶嘔吐丶抽搐丶頸部僵硬丶意識模糊丶嗜睡。尤其是經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的腦膜炎便特別危險,可以數小時內岀現皮下出血丶昏迷丶休克,甚至致命。如經醫生診斷懷疑是腦膜炎,會為小孩進行腰椎穿刺,抽取脊髓液(CSF),通過脊髓液和血液標本培養出細菌。一經確診,須盡快接受抗生素治療。如有需要,醫生亦可能會安排腦電圖丶腦掃描丶磁力共振等檢驗。與患者有緊密接觸的人士亦須接受醫學監察;如有早期病徵,便可能要服用預防性藥物。腦膜炎康復者可能留有永久性腦部及神經受損、失聰、學習障礙丶肢體動作協調能力變差等問題。

腦膜炎可以預防嗎?

現時有些腦膜炎如經腦膜炎雙球菌丶肺炎鏈球菌及B型流感嗜血桿菌等引發的腦膜炎均可藉疫苗接種來預防。香港政府的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已包括了肺炎鏈球菌疫苗,家長亦可以帶嬰兒到私家醫生診所接種腦膜炎雙球菌及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

另外,腦膜炎雙球菌引發的腦膜炎比較特別,有不同的血清型。比較常見的感染有A丶B丶C丶W丶X及Y血清型。下圖顯示這六種血清型腦膜炎雙球菌發病率的地區分布。

於2018年香港共有10宗侵襲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有2位病者死亡,其中以血清B型腦膜炎雙球菌最多(佔5宗),其次為血清C型和Y血清型(各2宗)。目前,沒有單一疫苗可以覆蓋所有常見的腦膜炎雙球菌引發的腦膜炎血清群。由於嬰幼兒免疫力較低,若要較全面預防腦膜炎雙球菌感染,便需要接種兩種疫苗,以分別預防A丶C丶W丶Y型,及B型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另外,如子女將往歐美地方升學或前往高病發率地區 (如非洲及中東國家) 旅遊,建議先詢問家庭醫生或兒科醫生有關疫苗資訊,提前接種疫苗。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幼兒教育】PlayGroup值得報讀嗎?在港20多年的先驅———多多國際幼兒園暨幼稚園

語言發展遲緩女兒與老師聊天卻遭取笑 媽媽嬲爆:應否投訴?

【幼稚園入學】2023至2024學年 全港各區熱門名幼申請懶人包

【23-24年度幼稚園入學】交表喇!港島區熱門名幼申請懶人包(不斷更新!)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