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擅長於說理論,這篇文章,只是簡單地分享關於我和我兒子的故事。當我在產房第一眼見到兒子時,我只希望他一生都「健康」和「快樂」。問過很多媽媽,她們都跟我一樣,但可惜的是,很多媽媽都在香港主流教育的洪流中迷失,漸漸忘卻當天在產房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成績和分數。
到了今天,我仍堅守希望兒子「健康」和「快樂」的目標,因而為他選擇了自家教育及非主流教育。
其實,在兒子出生的時候,我和丈夫並沒有想過自家教或非主流教育,打算兒子夠三歲便上主流幼稚園。後來認識了華德福教育,知道了0-3歲是影響一生的時期,有媽媽的陪伴非常重要,於是我與丈夫、媽媽商討後,最終決定辭退全職工作,專心陪伴兒子,這是我和丈夫引以為傲的決定,是我們送給兒子一生最寶貴的禮物。
為了兒子,我報讀了華德福幼師課程,學習更多教養兒子的方法,例如:說故事的重要,另外,了解到原來孩子大約7歲才預備好寫字,而自由玩耍、身體活動、大自然感官經驗、吃得健康等等,對幼兒是何等的重要……
我開始發現,主流幼稚園,誇張一點說:那對幼兒來說根本是一種精神虐待,因為當孩子最需要在草地上跑時,成年人卻把孩子乖乖關在課室中;當孩子最需要真實接觸青草接觸樹木時,成年人只透過課本認識小草樹木;當孩子最需要媽媽最需要親人時,成年人卻選擇把親人與孩子分開。我有一位教主流幼稚園的朋友,她的兩個兒子都在她任教的幼稚園上學,連這位身為幼師的朋友都跟我說今年課程又再加深,她也不能接受,正考慮明年辭職自家教兩個兒子。
我本身是一位社工,在主流學校工作十五年,見過很多在主流教育中受盡折磨的學生,有時我覺得他們像囚犯,每天只是坐坐坐坐坐坐!一星期只有兩節體育堂可活動,現在大部份學校連小息也不准跑,放學後又補習做功課,也是坐坐坐坐坐坐!有時我問家長和老師:「其實,每天坐8-14小時,你可以嗎?」他們一臉無奈,因為他們都做不到,卻要求孩子這樣生活。有些學校主任也一臉悲傷跟我說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越來越多,因為中學的課程推到小學教,小學教的課程推到幼稚園教,幼稚園的課程推到學前班教,但她在這制度下沒辦法改變,有時會覺得自己做了幫兇。
曾經閱讀宣明會講及童婚的事件,10、11歲便要嫁給比自己年紀大很多的男人,可能12、13歲便懷孕生子,我們香港人會覺得很過份,心很不舒服,很想為這些女孩子做點事,為什麼?結婚生子是正常事,但當在不適合的年齡做這些事便有問題。那麼,香港的孩子呢?中學生需學習大學生的事,小學生需學習中學生的事,幼稚園學生需學習小學生的事,學前班需學習幼稚園的事……這與童婚有點相似嗎?
學生活得像囚犯,但問題是真正的囚犯犯罪才被囚,學生沒有犯罪,但他們卻沒有反抗能力,寫到這裡,我的心覺得痛,也想哭。
我也見到很多一般家長沒機會見到的畫面,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經過一個班房,見到老師將功課直接掉到學生的面上,並大聲說了一句:「廢物。」其實,香港很多老師的情緒狀態都不算穩定,並不像芬蘭一般對於要成為一位老師有很高的要求。
自從認識非主流教育和參與華德福幼師課程,我把這些教育方法應用到與學生開小組,發現他們有非常顯著的改變,例如有一位小三組員,她是考全級第一,但性格非常固執,可以一不高興便在課室門口與老師對峙幾小時都不進班房,長期不與人溝通及「十問九唔應」,令老師與家長十分憤怒和頭痛,但她在小組中,不但「十問九都應」,而且非常合作和友善,有一次我擁抱過她之後,她常常都擁抱我。又有另一南亞裔小三學生,學校給我的資料是他不會說話只會呆坐,連直線都不能畫,我運用華德福教育方法跟他們開小組,第一次小組他突然說1-3個中文字的句子,第二次小組他已開始開密集地跟我和其他同學傾談,句子慢慢加長並內容更豐富……這些經驗讓我看見是主流教育令學生變成有問題,是教育制度和成年人的扭曲思想在殘害學生。
於是,我繼續把握認識及探討其他教育方法的機會,例如:自然學校、森林幼稚園,而透過2014年「教育大同論壇」,大大擴闊了我的視野,美國琵谷的自主教育深深吸引著我,那次論壇亦讓我有一種「我不孤單」的感覺,原來有很多像我這樣的家長啊。
曾經在兒子三歲時打算報讀華德福學校,但由於擔心師資問題,心儀的學校又地點偏遠,再加上學費非常昂貴,因此最終我和丈夫都決定暫時放棄,見步行步地走上自家教育的路。在過程中受了很多很大的壓力,經濟壓力一定是排行第一,而在過程中受盡冷言冷語也令我十分難堪,親人、親密好友、普通朋友、舊同學、甚至只是媽媽的朋友……都對我辭退全職工作自家教兒子而感到不理解,甚至有聽過說我懶惰(重點是:我本身是個勤力的人)。有時夜深人靜,我也會懷疑自家教是否對兒子最好,我自家教有否對兒子造成不良的影響……有難題也不知問誰……幸在過程中,有丈夫與媽媽一同行這條路,才可以撐下去。
不過,今天兒子3歲8個月,我見到一切都是值得。在他半歲大時,我安排他接受「皮紋檢測」,評估指他言語區很弱,學習能力亦屬一般;但今天的他,說話能力非很好,例如他有時會提醒婆婆:「婆婆,你帶齊嘢未呀,你睇清楚先喎。」「媽媽,就算我乖B定唔乖B,你永遠都係咁錫我架。」除了說話能力,他的整體學習能力也很好,我沒有教他寫字認字,但不經不覺,他已經認得所有火車站名稱或經常見到的字,而且非常愛學習,有很大的求知慾。
重要的是,他「健康」和「快樂」。
其實,我的自家教學沒什麼特別,主要是:
1. 跟兒子一起製作食物,例如:麵包、饅頭、切水果。
2. 每天三至五小時戶外活動,例如:遊樂場、單車、跑步、打球。
3. 藝術活動,例如:畫畫、唱歌、泥膠。
4. 每晚說故事。
5. 大自然活動:例如:沙灘、森林、公園。
6. 有時安排特別的體驗活動,例如:到山頂坐纜車、坐天星小輪、電車。
7. 參加華德福教室活動及森林幼稚園活動,增加社交機會。
如果有一天經濟無法再負擔而需全職工作,我也接受不到把兒子安排在主流學校上學,必定會是非主流教育。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我兒子又有幾多個十年?或許,我和丈夫在未來會做一些倡議的工作,希望收集不同非主流教育家庭的資料和數據,舉行記者會,向傳媒分享,喚醒公眾對主流教育的醒覺。
我和丈夫也不知前路如何,就見步行步吧,順應天命,實踐心中的使命。
(編按:文章寫於2015年3月,收錄於《我們都是在家自學的》一書中。作者兒子現為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