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2

2.5K

孩子犯錯,要懲罰,還是不要懲罰?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少不免會犯錯。為讓孩子明白過錯,並積極改之,很多父母採取懲罰作為糾正孩子錯誤的方式之一。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Haim G. Ginott) 曾表示懲罰不但不能阻止錯誤行為,孩子還會隨著懲罰帶來的憎恨丶反抗丶內疚丶無價值和自我同情等感覺把注意力給分散。換句話說,孩子不會對自己做的事感到抱歉,反而只是想著要怎樣報復父母。從實

際層面看,海姆‧吉諾特認為懲罰孩子是剝奪了孩子面對錯誤行為的一個重要內省過程。

那麼,孩子犯錯時,父母可以做些什麼來代替懲罰?

為方便讀者更容易掌握概念,以下將舉一例子作說明:孩子好奇心重,愛在超市四處亂跑和亂摸,騷擾到別人。如果用懲罰的方式,也許父母會大叫:你停下來,再不聽話,今天不能去公園玩。這個時候孩子的内心只充斥著討厭的感受,不但沒有反思其行為,反而把注意力從關注當下發生的錯誤行為轉移到不能去公園玩的不快。若要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父母可嘗試:


  1. 對孩子的行為表達不滿


值得留意的是,父母需針對孩子的不當行為表達不滿,而非孩子本身。就上述例子而言,父母一方面應避免說孩子調皮搗蛋,另一方面可對孩子說:「我不喜歡你在超市裡跑來跑去,這樣很危險,而且會打擾到別人,這樣別人就不能好好的買東西了。」

2. 告訴孩子希望他能做什麼

除了要讓孩子知道什麼行為是不該做,也要讓他明白該怎麼做。建議父母可直接告訴孩子希望他能做些什麼。套用例子,父母可說:「孩子,我需要你停下來,跟著我的購物車一起往前走。」

3. 告訴孩子該如何彌補錯誤

孩子是有責任和義務去彌補錯誤。當發生錯誤時,建議父母可告訴孩子該如何彌補錯誤。例如,孩子在超市跑來跑去把手上的飲料打翻了。這時候父母可對孩子說:「孩子,你跑來跑去,把飲料打翻了。我們現在想辦法如何把地擦乾淨。」

孩子若做了錯誤行為,的確應該得到一個結果,但這不是懲罰。相比起懲罰,上述取代懲罰的方式更容易讓孩子從中汲取教訓。

文章提供: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轄下 “聯合情緒健康教育中心”輔導心理學家 黃柏茵姑娘

參考來源: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The Bestselling Classic That Revolutionized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by Haim G. Ginott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教育方程式】鬧之前諗一諗!父母緊記8大要訣 教訓前問清理由

【幼兒情緒】小朋友放學後總是鬧情緒?心理學家建議4個方法幫孩子改善!

【開學準備】小朋友上學有分離焦慮?爸媽必看5大改善方法 !

兩代育兒存差異 溝通著重「先讚後建議」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