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孩子安排各式各樣的課餘活動,不僅小孩,有時真的連大人都為此而忙到不可開交。只因為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時間表,都要排得密密麻麻,除了要加插不同的動靜課外項目,還要考慮不同活動的利弊。平衡各方面,配合不同的課程,所以就算是以大人的學習量,有時候真的難以好好地「消化」和「吸收」。
試過遇過有一位母親,她有次帶兒子到教育中心進行繪畫班。她的孩子分別報讀了各色各樣的視覺藝術課程。當中包括了攝影入門、初階兒童繪畫、描素入門、兒童小小勞作等等,總之數得出的都盡是那母親的「囊中物」。教育中心的每一員對孩子的母親都甚為認識,母親也擺明車馬,希望兒子成為明日藝術界的新日之星,藉此加以栽培。
孩子每天都花上時間和精力後,母親開始有一些疑問,為何孩子總是缺乏一些證明,為他的「實力」作一些實質証據。之後,校方就建議孩子可多參加一些公開比賽,又或者,參加某一些藝術界別的公開試。
最終,實力歸實力,孩子的能力總是不能以三兩位評判就此作實,孩子得不到獎,母親就心急起來。她又來質問,為何在教育中心花了好幾千個錢,還賠上了不少光陰,孩子總不能提升實力來,她總相信自己的孩子有天份,定必是教育中心的培訓出現了問題,教師有「渣流灘」之嫌。
當母親問及孩子究竟學會甚麼的同時,孩子支吾以對,母親就無名火起,認為跟本就是培訓中心的師資並不像預期,於是乎就變成上門找晦氣的怪獸家長。
究竟父母為的,是一種興趣?是一種技能?還是買一種商品?是要很快便會見到成效,孩子很有成績,不是不可能,只是萬中無一。畢竟有幾多位老師,又真能讓孩子心悅誠服之餘,又能學得其所。
若比喻孩子為一粒種子,何時發芽、長高多少、何月長葉、又何年結果?實在強求不來。沒有一條公式能套用到所以孩子身上。
在香港那講求效率和成效的高利益高回報社會中,不少人被渲染到要一步登天。但就是孩子不才,學習效率往往時快時慢。而香港又不是一個特別地靈人傑的地方,要找到一個能合得來的優秀良師,可能真的只有等緣份,才能得一二點化。
不過,還好就是,一粒種子,總是有無限的生命力,和你意想不到的結果,只要你相信他們可以,他會給你看到最不可思議的一。作為父母,你會期待那一刻嗎?還是,為名為利才是最重要??該問問自己…
Image courtesy of Getty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