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9

4.9K

箍牙有機會引起的併發症

箍牙雖然是一種非必要療程,但卻相當普及,而且新技術亦層出不窮,但仍然有其風險,例如各種併發症,所以箍牙治療是否能順利完成,很著重患者與牙醫的互相配合。

其實箍牙引起併發症的機率很微,就算真的發生,其影響亦不足以抵銷療程帶來的好處。雖然如此,但患者仍要明白療程中會有些什麼風險,以決定是否繼進行矯齒療程。而最常見的,就是以下六種併發症:

一、蛀牙及牙周病

無論透明牙箍還是傳統牙箍,都有機會發生併發症,所以維護口腔的衛生狀態非常重要,否則蛀牙,或是代表著蛀牙初期的白色斑,將可能在牙齒表面形成,若再有嗜吃高黏性或者高糖分食物的習慣,更會加劇蛀牙的情況。
除了蛀牙,牙周菌亦是另一大問題,不單有機會引致牙肉腫脹,甚至會引發牙周病,繼而令牙骨及牙肉收縮。當然,即使是沒有進行進行矯齒療程的人,都有機會蛀牙或是患牙周病,但當戴上牙箍後,清潔難度增加,這些風險就會提高。
要預防,就要有良好的刷牙習慣、定期口腔檢查、最少每六個月一次洗牙、減少糖分攝取、以及用含有氟化物的漱口水。

二、牙齒鬆動

由於矯齒過程牽涉到牙腳移動及牙骨重組,所以牙齒有輕微鬆動是正常的,視乎牙骨及牙肉的情況,每個人的反應都不一,如果覺得牙齒鬆動情況嚴重,或是牙箍鬆動或破損,就請即聯絡牙醫。

三、牙肉缺失

牙齒不整齊、長期重疊、缺少牙肉甚或是已經失去牙肉保護的牙齒,即使矯齒療程完成後,所影響的牙肉亦不會重生,而會形成俗稱黑三角的罅隙,不過大部份都係相當細微,難以察覺,但若患者介意,亦可考慮用修補或做磁片的方式改善美觀。

四、牙肉收縮

牙齒移動的過程中,會令牙肉處於一種敏感及脆弱的狀態,若刷牙太用力,或本身就有牙周炎,就更容易進一步令牙肉收縮。這情況更容易發生在牙肉較薄,或牙肉已經明顯收縮的患者身上。一般牙肉收縮的範圍很小,大部份都在一至兩毫米以內,不易察覺。而且牙醫每次複診時,都會視乎牙肉健康情況決定是否繼續療程,若情況不樂觀,則需要暫停,或更改療程計劃,以盡量減低併發症。

五、牙根收縮

無論有否進行矯齒療程,牙根都有機會收縮,一般矯齒治療中,都會有一至兩毫米的牙根收縮。在健康的情況下,這種不明顯的牙根收縮,不會對患者有任何影響。但也有少見的情況,會發生較明顯的收縮,這就有機會影響到牙齒的健康,甚至造成鬆脫。不過牙醫在每次複診時,都會觀察牙齒的狀況,以防意外出現。有需要時,亦會定期照X光以確保牙根健康,避免發生嚴重的牙根收縮。所以,若有定期檢查及複診,則毋須過分擔心。

六、牙齒移位

就算矯齒療程成完,牙齒仍有可能會回到原來位置或是移位,而且有機會維持一輩子。有些改變會是理想私,而有些則否,這些通常是牙齒轉位,或是在下面的門牙再發生擁擠。但若患者有跟從牙醫指示,定期佩戴固定器,則可減低這問題的發生。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教養Tips】孩子街上崩潰尖叫點算?專家︰幼教老師天天用這4招!

兩代育兒存差異 溝通著重「先讚後建議」

【開學優惠】多個興趣班限時優惠 學術、跳舞、彈琴、記憶班應有盡有

語言發展遲緩女兒與老師聊天卻遭取笑 媽媽嬲爆:應否投訴?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