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7

3.6K

走出「起跑線」困局

 





身為父母,當然希望給予孩子一個快樂童年。在寶寶出世前,很多家長都不曾想過要為孩子報讀playgroup,對瘋狂競賽總不以為然,滿有信心自己可以逃過這一切,給孩子一個不一樣的童年。

 

身邊有三位朋友都是抱著「快樂成長」的心態育兒,朋友A的女兒學前階段未曾上過playgroup,帶她到公園與其他小朋友玩;朋友L的女兒和朋友G的兒子入讀小學前,只學過一兩樣才藝,並未像「現代孟母」般替孩子報讀游水非洲鼓唱歌朗誦中英數。他們深信過度催谷令孩子失卻學習樂趣,順從個性發展才是真諦。

 

入學現實令人無奈
的確,三個孩子都有個快樂童年,然而問題來了,朋友A的女兒到幼稚園入學面試時,或許較少面對人群,對答表現不夠優秀,心儀的幼稚園全部落選。從事幼教行業的親戚透露:「梗係鍾意收讀過playgroup的學生啦!禮儀呀、秩序呀在playgroup學哂,老師比較輕鬆。」

 

而朋友L和朋友G的孩子呢?他們雖不是同一年入小學,但很不幸地,二人同樣被派到區內數一數二差的學校,他們頻頻撲撲地帶著孩子四出叩門,卻換不到半點回應。

 

沒做過統計,不敢斷言沒上playgroup少學才藝對入學有必然影響,只是眼見大部份跟著遊戲玩法的人都獲得佳績,很自然就會聯想到:是否因為沒這樣那樣做才得到如此收場?這種例子聽得多,就不禁感慨:難道沒有張羅入場券,就注定「輸在起跑線」?

 

明明不想,但無可奈何
這誠惶誠恐的心態衍生出另一派家長──雖不覺得一定要上playgroup,但為了考到心儀幼稚園仍然報讀。朋友V便是其一,問她那13個月的兒子在playgroup都是做甚麼的呢?她搔搔頭答頭:「無特別架,玩下遊戲,唱下歌,自由時間下,其實都係想佢早啲熟習同其他小朋友相處。」

 

當然那些唱歌呀遊戲呀,其實在家進行也可以,欠的只是一班玩伴。許些家長便自組遊戲小組,以自家教學代替上playgroup甚至幼稚園。朋友V不是沒想過,但一來經濟上不許可她當全職媽媽,二來擔心兒子無法派入心儀小學。思前想後,還是不得不隨波逐流。

 

最令人痛心的是,這類家長佔著大多數,明明不想,卻又無可奈何。

 

衝破「起跑線」思維
現今家長彷彿被圈在「起跑線」的困局裡,盲目地跟從大隊,希望在起跑線擠得愈前愈好,深信能幫助孩子將來順利入讀大學、找到好職業,前途就有保障。

 

親戚的兒子從小就不是讀書材料,無論怎催谷也成不了世俗眼中的大器,幸好他早早發現自己興趣又得父母支持,艱難地捱過中學生涯後立即入讀廚藝學校,盼望有天成為出色中廚。

 

又,某天跟媽媽去街市買魚,魚檔數十個,媽媽偏偏指定其中一檔,她說檔主健談老實魚又靚,我原以為檔主是個中年大叔,怎料竟是兩個年輕男孩,看著臉容開朗的他們純熟地劏魚,突然覺得街市好有活力。

 

這些職業或許會被嫌棄不夠高貴,但有否想過不是每人都是讀書材料,但因為每人都把天賦發揮在適合自己的地方上,社會才得以運作?相信這事實各位家長都曉得,只是不敢想像在悶熱廚房炒菜、在濕漉漉街市劏魚的是自己的孩子,因為在家長的思維裡,讀得書,畢業後有份高薪厚職才叫好。

 

扭曲社會所訂出來的「起跑線」限制成長,亦令人對「終點」只得單一想像,真是可悲。在我看來,若能找到個人喜好並認真鑽研,做好自己的領域,即便不是別人眼中的「大成就」,但也至少活得快樂自在。

 

是時候拋棄那條「起跑線」,讓孩子往四方八面跑。跳脫既定思維,不以「學業」為栽培的唯一目標,依著孩子的個性才能培育,找出他的最大興趣然後專攻,在這競爭大得將人逼瘋的社會,或許更能闖出一片天。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教育方程式】鬧之前諗一諗!父母緊記8大要訣 教訓前問清理由

【幼兒情緒】小朋友放學後總是鬧情緒?心理學家建議4個方法幫孩子改善!

【開學準備】小朋友上學有分離焦慮?爸媽必看5大改善方法 !

【1-5歲教養】教導孩子「分享」,爸媽要知道的「分齡」法則!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