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9

6.4K

強積金自由行(非完全自由)

作為身在香港的工資奴,又對投資理財有興趣,我一直都有留意傳媒對不同強積金的基金回報的比較。印象中曾經數次看到永明的彩虹香港股票基金跑出,其表現比其他港股主動型基金甚至比被動型的港股指數基金表現更好,但只是自己沒有永明的帳戶,也懶於行動,所以一直也沒有深入了解。

近期有一位好友成為了永明的經紀,問我們有沒有興趣在永明開設強積金户口,我便做個順水人情,一方面支持下朋友,另一方面給自己一個機會選擇這個傳說中的港股基金。

我本身有兩個強積金帳戶,在匯豐的個人帳戶和在銀聯BCT的供款帳戶,大學時代還有一個忘了是那裡的帳戶,是當時在大學打工開設的,後來已經給我整合了到匯豐。而匯豐的那個比現在銀聯BCT的結餘多數倍,畢竟在銀聯BCT只是供了不足兩年。

恆指基金佔了我在匯豐強積金的大約20%,我最初打算把這部份的資金轉到永明買入港股基金,這樣便可以享受一下這個往績不錯的主動型港股基金(Okay,我好明白過去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同時不影響本身的股債和投資地區上的分佈。奈何一個咁簡單的願望,之後發現原來都只是我的一箱情願......人生還真的是充滿打擊呀......

原來不論是強積金轉移或整合或半自由行,我們能夠選擇的只有全部轉移(半自由行便是你能夠轉移的那部份全部),實際上並不容許以上我幻想的這種操作,即是你不能夠把你的強積金靈活地配置在不同的強積金公司上!

換另一個角度咁解釋,便是你能夠在不同的公司擁有個人帳戶,但相互之間並不能夠部份轉移資金。

例如你在中銀強積金和宏利強積金各持有20萬恆指基金和美股基金,你不能因為對於市況的轉變,將分配改為10萬在中銀的恆指基金和30萬在宏利的美股基金。你可以做的是把中銀強積金帳戶整合到宏利,在宏利重新分配為10萬恆指基金和30萬美股基金。這假設了宏利也在相同指標的基金,但也不代表兩間基金公司在相同指標下的基金有相同表現。

這些限制實在令人無言,還說本港的強積金已經發展了差不多二十年,原來制度還是這麼陽春,真是可悲笑話一則。

結果我改為在銀聯BCT半自由行過去永明,下次再談永明彩虹香港股票基金。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理財個案2023】投資美股港股想3年擁$100萬

【理財個案2023】現金還清按揭有無著數?

【理財個案2023】生意淡薄 不如炒股?

【理財個案2023】以租養租 3年買多層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