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暑假即將結束,新學年的來臨意味小朋友需從輕鬆的假期模式轉換至規律的校園生活。部分小朋友可能因假期後遺症出現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或作息不規律的情況,甚至對調適措施表現抗拒。為協助小朋友順利過渡,家長可於開學前一至兩週採取適當措施,逐步調整小朋友的身心狀態。以下提供7項建議,協助家長引導6至12歲的小朋友以積極心態迎接新學年。
1. 逐步調整生物鐘
假期期間,小朋友的睡眠時間通常較晚,導致生物鐘與學校作息不一致。家長可於開學前兩週開始,每日將起床及就寢時間提早15至30分鐘,直至與學校時間同步。例如,若小朋友平日上午10時起床,可逐步調整至7時。減少睡前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改以放鬆活動如聆聽輕音樂或進行簡單伸展運動,提升睡眠質素,為開學作好準備。
2. 參與開學準備增強期待
讓小朋友參與整理書包、挑選文具或檢查假期作業,可轉移對假期的眷戀,激發對新學年的興趣。家長可與小朋友討論新學期的目標,例如學習新技能或參加課外活動,培養正面聯想,減輕焦慮。
3. 重建家庭規律及紀律
假期期間,家庭規範可能較為鬆散,例如用餐時間不固定或娛樂活動過多。家長應逐步恢復固定作息,例如設定每日閱讀或家務時間,並與小朋友討論規範的目的。若小朋友表現抗拒,可透過獎勵機制,如完成任務後提供親子互動時間,增強配合意願。
4. 安排過渡性學習活動
為避免小朋友直接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家長可安排輕鬆且具啟發性的活動,例如參觀博物館、科學展覽,或在家進行結合數學及語文的簡單手工創作。這些活動能維持學習動力,激發好奇心,減低開學後的抗拒感。
5. 關注情緒並建立正向溝通
開學前,小朋友可能因假期結束而感到失落。家長應主動聆聽,鼓勵小朋友分享對新學年的期待或憂慮。例如,在晚餐時進行輕鬆對話,分享假期回憶及新學年的展望。與小朋友共同制定小目標,如閱讀新書或嘗試新運動,增強自信及動力。
6. 模擬校園環境適應節奏
家長可在家模擬校園情境,設定固定的學習時段,讓小朋友完成簡單任務,如閱讀或書寫練習,並模擬課堂間的休息時間,進行短暫放鬆。此舉有助小朋友適應學校時間安排,減少不適應感。
7. 建立健康飲食及運動習慣
假期期間,小朋友的飲食及運動習慣可能不規律,影響身心狀態。家長可逐步調整飲食結構,增加富含蛋白質及纖維的食物,如全穀類及新鮮蔬果,提升專注力及能量。鼓勵每日適量運動,如散步、騎單車或親子瑜伽,促進情緒穩定及體力準備。
應對小朋友抗拒的5大策略
若小朋友對調適措施表現抗拒或不配合,家長可採取以下5項策略,溫和引導小朋友。
1. 理解抗拒原因並表示同理
小朋友的不配合可能源於對假期結束的失落或對學校的焦慮。家長應耐心聆聽,詢問小朋友對開學的具體憂慮,例如是否擔心新老師,並以同理心回應,如「我明白假期結束可能令人不捨,我們一起想想新學年有什麼值得期待的事情。」此方式可讓小朋友感到被理解,減低對抗情緒。
2. 以遊戲化方式提升參與度
將調適過程融入遊戲元素可增加小朋友的興趣。例如,將調整作息設為「早起挑戰」,每日提早10分鐘起床可獲得小貼紙,集滿一定數量可兌換喜愛的活動。此正面激勵能提升小朋友的配合意願,轉化抗拒為動力。
3. 提供選擇權增強主動性
小朋友的不配合常因感到失去控制。家長可提供有限選擇,讓小朋友參與決策,例如「你想先整理書包還是先檢查作業?」或「今晚想閱讀哪本書?」此舉可讓小朋友感到受尊重,增加對調適過程的接受度。
4. 設定短期可達成目標
若小朋友對大幅改變感到壓力,家長可將任務拆解為小步驟。例如,首週僅要求提早15分鐘起床,成功後逐步增加。每次達成目標時,給予具體讚美,如「你今天準時完成閱讀,表現很好!」小成功能累積小朋友的信心,減低抗拒心理。
5. 以身作則並共同參與
家長的行為對小朋友具示範作用。若家長亦調整自身作息,如與小朋友一同早起準備早餐,或參與學習活動如一起閱讀,小朋友更易接受改變。親子共同參與能增強小朋友的歸屬感,減低對規範的排斥。
透過以上7項調適建議及5項應對策略,家長可有效協助小朋友從假期模式轉換至學習狀態,並妥善處理不配合的情況。關鍵在於耐心、靈活調整,並根據小朋友的個性及需求制定合適的引導方式。這些方法不僅有助緩解假期後遺症,更能培養小朋友的自律及正面心態,為新學年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