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3

2.2K

【港識教養】不要再問孩子「好不好」!專家:建立生活常規要用「肯定句」

現在很多父母重視親子溝通,也尊重孩子的意願,因此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會使用「好不好」問句,如「現在吃飯好不好?」、「我們現在穿衣服好不好?」、「我們刷牙睡覺好不好?」等等,雖然是尊重孩子,但對於一些牽涉到孩子身體健康、安危或影響他人的行為,這種問句便不適用。有台灣諮商心理師提醒家長,有些事情問越多「好不好」,孩子就越會自我感覺良好,更有可能會養出壞孩子!

在親子教養裡,「溫和而堅定」是不變的真理,近年很多父母都學懂要溫和地對待孩子,並且尊重孩子的選擇,但台灣諮商心理師胡瑋婷表示,當父母的「溫和」做得太多,「堅定」做得太少時,可能會經常對孩子使用「好不好」問句,就連日常的吃飯、洗澡、睡覺等關乎孩子健康的事務都要問「好不好」,但她認為這些事情是孩子原本就應該要做的,家長問得越多「好不好」,孩子就會越「自我感覺良好」,他們會慢慢覺得自己是萬能的,什麼事情都可以肆意妄為,無法建立適當的人我界線。

胡瑋婷分享,她過去亦曾是「好不好」型的父母,本來她並不覺有異,直到有一天她發現女兒用同樣的說話來要求她陪玩玩具,令她頓時意識到父母如何對待孩子,孩子也會如何對待父母,「我若不建立起身為母親的界線,孩子就會不斷地越界奪權。」

美國心理學家Leonard Sax在《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一書中提到,行為良好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行為良好的大人;但那些被父母放任養大的孩子,長大後比較可能惹上麻煩,如酗酒、吸毒、患上焦慮或憂鬱症。Leonard認為,想避免孩子惹上麻煩,家長就要成為「足夠好的父母」,能適當傳達愛給孩子,同時公平地貫徹執行家規,當然這些規矩並非一成不變,某些情況下可以通融,「簡單來說,足夠好的父母,就是同時具備嚴格與慈愛。」

胡瑋婷強調,有些生活界線,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需要父母先替孩子堅守住,孩子長大後才能守住自己的界線,不讓他人總是越界奪權。例如:

吃飯前,別再問孩子:「我們來吃飯,好不好?」
可以試著用溫和且堅定的口氣說:「我們現在要一起吃飯。」

睡覺時間來臨時,別再問孩子:「我們來刷牙,好不好?」
可以試著用溫和且堅定的口氣說:「我們現在要刷牙了。」

孩子需要穿衣服時,別再問孩子:「來穿衣服,好不好?」
可以試著用溫和且堅定的口氣說:「你現在要穿衣服了。」

胡瑋婷建議家長,在理解孩子時,我們可以少使用「肯定句」,多使用「問句」來釐清孩子的情緒與想法;但在建立生活常規時,我們反而要減少使用「問句」,多多使用「肯定句」來規範孩子的行為。

文章來源:健康2.0、《讓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專家:15個「遇」兒心姿態,展開親密的親子之旅》


相關文章

女兒美術功課「我的爸爸」變成「畫我的爸爸」網民笑言:要把爸爸當功課交出去了!

5歲兒子「機不離手」通宵打手遊令父母崩潰 專家教3招戒手機癮!

別輕視新年儀式感!與孩子做齊簡單4步迎春 打開幸福之門

【成長學習】自然教育強 孩子感恩濃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