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9

1.7K

【港識教養】幼兒講大話點算好?專家:讓孩子承擔責任才是重點!

「媽媽,我無做過。」、「唔關我事,係小明打爛個花瓶㗎!」……等,都是幼兒最常說的謊話。幼兒說謊有不同原因,當父母了解他們說謊的原因之後,便要着處理他們的不當行為,讓他們承擔責任才是重點所在。

幼兒大約兩歲,已經有一定的言語能力,以及意識到與身邊的人的關係時,便會慢慢出現說謊的情況。幼兒說謊,常有以下六大原因:

更多文章:【港識教養】家居小變動 造就孩子自主自理

1.誇大其詞:這是年幼的幼兒最常出現的說謊情況,他們會誇大言詞,例如:「媽媽,你有沒有見過大象好似間屋般大?」由於幼兒不明白真實情況而加以想像和誇大其詞,所以父母毋須過於計較。

2.推卸責任:當幼兒遇到危急情況時,出於求生本能或為求利益,於是推卸責任,不想承擔後果,因而說謊。

3.善意謊言:幼兒意識與身邊人的關係,察覺對方需要「認同、肯定和安慰」,不希望他們感到不開心。

4.維護他人:幼兒基於愛錫和包庇他人而說謊,背後的出發點沒有問題,只是表達方式有斟酌餘地。

5.不想讓父母失望:幼兒在成長環境中,父母對幼兒要求過高或過多,令幼兒不想讓父母失望或不開心,又或應付不到,為求「自保」是迫於無奈地說謊。

6.受父母身教影響:如果父母經常說謊,身教出現問題,讓幼兒有樣學樣而不誠實地面對身邊的人。

更多文章:【港識教養】父母做好三大角色 奠定親子穩定基礎

處理謊言自有法

在處理幼兒說謊問題時,父母常常只會責備或追問他們:「你有沒有說謊?」或「你為甚麼說謊?」這樣只會迫使幼兒進一步掩飾或逃避,不斷用一個謊言掩飾一個謊言,又或是索性不承認或不作聲,因而令父母更加憤怒。

建議父母先要弄清楚重點,是要處理幼兒不肯面對過錯,或不知怎樣處理過錯的不當行為。如父母確實知道幼兒說謊,可以直接告訴他們:「我已經知道這件事情。」協助幼兒面對錯失,讓他們勇於承擔責任或後果,而不是只聚焦在於他們有沒有說謊。幼兒如被父母有所標籤,便會令他們失去面對問題的動力,潛移默化下,便會成為慣性說謊的人。

調整幼兒表達方式

在處理幼兒說善意謊言方面,當他們逐漸長大,接觸更多的人,在人際相處時便不經意地會出現「白色謊言」,所以對於年紀小的幼兒,父母毋須刻意教導他們說善意謊言,但可以調整他們的表達方式,例如:拒絕對方請求時,以中性和坦誠的表達方式回答對方便可以,例如:「嫲嫲你好有心機咁去煮啲餸菜!」

重視身教言教

父母亦需反思自己對幼兒的要求是否過高或過多,嘗試多發掘他們的優點和長處,並給他們讚賞和鼓勵,讓他們在成長中肯定自己是個有價值和有能力的人。父母應重視身教,言行合一,為幼兒樹立好榜樣,當父母做錯事或說錯話時,要勇於面對,並主動向幼兒說「對不起」。

更多文章:【港識教養】6大範疇 全面啟發孩子潛能

承擔責任及後果

總括而言,父母可以用正面和以身作則的方法去處理幼兒說謊的情況,將重點放於改善幼兒的不當行為,修正及糾正他們的錯處,而非只著眼於幼兒說謊與否的問題上,讓他們勇於面對問題及承擔後果,建立正面的人生態度。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 李淑輝提供

以上原文刊登於2019年6月荷花出版社《OURS》雜誌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教養Tips】孩子街上崩潰尖叫點算?專家︰幼教老師天天用這4招!

【正向家長運動】校園注入正向互動氛圍 助幼兒健康生活齊起動

【兒童節目】幼童沉迷看《CoComelon》猶如興奮劑會上癮 推薦10個低刺激性節目!

實行「故意忽視」改善孩子頑皮行為 照顧者們需達一致共識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