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小朋友扭計,不願意聽話,甚至在公眾場所大吵大鬧的場面,不少家長都會出動「電子奶嘴」,拿出ipad或手機播放卡通片,讓孩子靜下來,專注在網絡世界中。對不少家長而言,電子奶嘴是育兒的必需品,讓家長得到一點喘息空間,但有研究發現,讓孩子觀看電視或網上節目,或許令家長要承受更大的壓力。
發表於《國際廣告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一項研究,探討了兒童觀看電視的習慣與父母壓力水平的相關影響性。結果發現,經常讓孩子觀看電視或網上節目,可能導致父母面對更多壓力。
原因是,當孩子觀看的節目愈多,他們接觸到的廣告訊息就愈多,當他們與父母外出時,在商店看到廣告中提到的產品,就愈可能會「扭計」要求購買該商品,遭到父母拒絕的話可能會發更大的脾氣,導致父母的壓力水平再度上升。
負責研究的亞利桑那大學社會與行為科學學院傳播系的助理教授馬修·拉皮埃爾表示,當孩子看到的廣告愈多,他們就愈想要廣告中的產品,從而與父母產生更多衝突。他亦表示,孩子向父母要求購買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卻沒有研究過這行為對父母的潛在影響,並會導致父母的整體壓力上升。
馬修·拉皮埃爾建議家長們限制子女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避免他們吸收過多的廣告資訊,因為廣告中引導購買的行為對於發育期的兒童來說會導成問題,「當他們接觸電視的時間愈長,廣告帶來的影響就愈大」。不過,他也同意要嚴格限制孩子觀看電視或網上節目的時間並不容易,建議家長多與孩子溝通,訂立一套購物的要求和原則,例如要達到某些條件才可以擁有新玩具,避免孩子經常提出要求,減少衝突,藉此減低壓力。
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市民的消費模式改變,廣告商的營商手法亦有所轉變,針對兒童的廣告多以明亮的色彩、愉快的音樂和美麗的人物作為特色,希望吸引更多小孩,雖然孩子不完全理解廣告的意圖,但卻能被廣告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