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1

5.1K

我的孩子是天才

 william_0831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社會中的人材,希望孩子有所成就,從而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之後,父母們會發現原來社會中一山還有一山高,而為著他們能在社會中更容易適應各種變化,於是乎開始為他們進行特訓。培育他們更多元化的技能,甚至乎以打、嚇、氹的方式,為的都是希望孩子成才。

 

原來,就算我們的社會如何變得發達,社會中資源變得如何豐足,孩子的發展都很可能仍然是局限在同一階段。舉例說,就因為社會的發達而使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好的營養,而孩子的能力亦比起我們的成長時有很大的進步,但你會發現孩子的實際表現仍然在社會中並非有即時的優勢。簡單來言,他們不會因為我們給他較以往更好,而他們有青出於藍的表現。可能大家都發現,原因就是當各個孩子得到的培育都相約的話,那種「以為」會得到的優勢就會消失。

 

上天較公平的是每人每天都給了二十四小時,而那二十四小時就已是孩子最好的資產,就算父母們給他們再多,他們真的會「贏在起跑線」?!

 

但有些父母開始明白到,既然孩子並非與生俱來的「天才」,那就只需以平常的學習模式來輔助他們成長。

 

何謂平常的學習模式?!平常的學習,那就不是只培育出庸才而已?!

 

既然如此,那些很有名氣的學校豈不是沒有庸俗的學生,就是因為他們應該有過人的方法來教授專才。反過來說,那些不太起眼的村校,就不可能出現有高才生。

 

事實上,我們都不能擺脫社會就在競爭中的事實,於是我們便不能放下自己的疑慮不幹。 但我們的孩子為何沒成為天才,原來他們都吃不消了!打個比喻,試想當我們吃自助餐的時候,我們都會很快便會感到飽和,而且有可能動不得。

 

要是我們的孩子真的能成才,那唯一的方法,也就是最有效的方法,給他們一樣最感興趣的事去學習。事實上部份五歲以下的孩子,都未趕及認知到自己的興趣何在。但那個年紀過後,能深化他們所學,有助培養出他們的專才。非但要認識一種能力,而是鞏固他們某一種能力的發展。

 

回想最近有一位朋友,花了五年時間,他學會了日本的一種美樂—「尺八」。 那種樂器相信不會是人人都懂,但他的成就,非但只是一種興趣,而是一種由這裡到國內,使到中國人對這種美妙樂器得以流傳,以至帶領他走到現今較盛傳「尺八」的國度 - 日本,那種跨越國界的感染力,非天賦所能做到。如果有朝一天你的孩子能透過努力,發展出自己的才能,這種「天才」應該更加難能可貴。

 

Image resource from Getty image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相關文章

【育兒悲劇】紅夫妻盲信曬太陽能吸取營養存活 1個月大兒子慘遭餓死

【BB保險】愈早買愈安心?點幫小朋友揀保險?一Click比較全港醫療、危疾、儲蓄保險計劃!

【1-5歲教養】教導孩子「分享」,爸媽要知道的「分齡」法則!

【誤吞電池】女嬰進食時疑似鯁喉 求醫後揭誤吞電池燒穿食道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